小镇微报 - 印象南渡—竹芒编

印象南渡—竹芒编织之乡

赞(516浏览数:99353

分享到创建人:莫衍彬

南渡镇位于岑溪市西南面,东邻大隆镇,西接容县六王镇,南与水汶镇接壤,北与马路镇毗邻,距岑溪市区20公里,面积245平方公里,辖24个村,两个社区,人口8.5万人。南渡镇的经济主要以旅游、竹芒编织、水电、建材、农业、林业、服装制造为主,特别是旅游业、传统的竹芒编业发展迅速,教育文化事业长盛不衰,历来有“文化之乡”、“竹芒编织之乡”、“旅游名镇”之美称。 2011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13.01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7.82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0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15元;财税收入1527.19万元。 点击查看余下全文
全部成员»小镇成员8人
h申请加入小镇成员
当地玩乐
印象南渡—竹芒编织之乡介绍
1、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因属南仪州驻地西南部,州城有黄华河阻隔,来往靠渡船撑渡,两岸成为渡口得名为南渡。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22°50′15″— 22°58′54″,北纬22°42′08″—22°54′10″。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西南面,东邻大隆镇,西接容县六王镇,南与吉太乡接镶,北与马路镇毗邻。人民政府驻南渡社区,电话区号 0774,邮政编号 543202,距岑溪市区20公里。

政区沿革

唐武德五年(622)属南义州义城县;唐乾元元年(758)义城县并归岑溪县;宋朝属南义州,又名南仪州,州治城址在今义新村;宋熙宁四年(1071)废州,同时废此州治,但南仪圩的名称却留传下来,又名南渡埠。明洪武十年(1337)属三里南乡;清代镇境隶属南乡,民国初期属第三区南乡,民国22年改隶南义区,1950年划为岑溪县一区,1951年4月改为二区(南渡区)1958年1月改为南渡乡,辖22个社,9月成立东方红人民公社,1959年7月改称南渡公社,1961年5月改设南渡区,辖南渡、盘古、昙容、吉太、马路5个公社。1962年10月把马路公社划出,入樟木区。1968年撒区改为南渡公社,1969年把吉太划出南渡公社,1984年把昙容划出南渡公社,1984年9月改称南渡镇;2005年7月,撒销吉太乡,吉太乡整建制并入南渡镇。

政区划分

2012年辖坡舍、旺练、峡宝、苏河、平石、盘古、高创、西兰、六梭、社垌、古太、南渡社区、都雅、义新、杨冲、中和、西竹、六丰、高垌、泊口、雅奏、吉太社区、君垌、君丰、井河、六四等26个村(社区)委会。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8.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3万人,城镇化率38.82%。总人口中,男性46325人,占54.5%;女性38675人,占45.5%; 60岁以上9568人,占11.25%。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689人,占总人口数0.81%,其中壮族539人,瑶族53人,苗族24人,侗族13人,仫佬族28人,毛南族1人,土家族6人,白族1人,黎族6人,布依族14人,傣族1人,其他3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13.88‰,死亡率9.7‰,人口自然增长率9.7‰。辖区总面积237.2平方千米。全镇耕地面积1925公顷,其中水田1486公顷,占43.5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58.35人。

2、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镇境内位于岭南山系的中段南部,属华南丘陵区,大地构造属钦州残余地槽北东缘,南靠云开古陆,北与杨子地台相接,东南面地势较高,最高点土柱顶海拔1211米。

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4℃,年平均降水量1450mm。春季暖和湿润,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湿冷,无霜雪天气,年四季气温落差较小。

水文

境内属小清河水系,岑溪市最大河流——黄华河流经南渡镇雅奏、泊口、高垌、六丰、义新、南渡社区、古太、西竹七个村,境内河道长30公里,另外还有吉太河、圣塘河。

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

境内主要矿产资源主要为高岭土、钛铁、稀土、金沙玉(石)黑曜石等。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景区有黄华河沿岸风光、白霜涧景区、天龙顶景区、邓公庙、关帝庙景区,今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年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旅游业年产值1.5亿元。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是旱涝、泥石流。最严重的一次地质灾害发生在2010年6月2日,降雨时间长达10小时,涉及全镇26个村(社区),受灾人数达3.73万人,死亡9人,受伤2人;倒塌房屋760间,农田、水利、道路、桥梁、电力、商铺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

3、经济概况

农业

耕地面积2.8万亩,以种植水稻、玉米、蔬菜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4.8亿元,粮食作物以水稻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86万吨,其中水稻1.68万吨,玉米0.6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2.53万吨,主要品种有韭菜、大葱、西红柿、茴香等。畜牧业以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4.33万头,年末存栏4.32万头;家禽年饲养量179.89万羽。

工业

以建筑材料、水电、服装加工、毛织、竹芒编织为主。2011年工业生产总值7.824亿元。

旅游业

南渡镇具有吉太漂流、白霜涧瀑布、天龙顶原生态高山草甸、邓公庙文物古迹、古街风貌、黄华河沿岸风光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目前已成功开发吉太白霜涧漂流、邓公庙景区,天龙顶景区开发正在进行中,旅游业年产值1.5亿元。

财政金融

2011年财政总收入1526.32万元,同比增长23.9%。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267.15万元,增值税710万元,企业所得税207.87万元,个人所得税106.62万元,耕地占用税100万元,其他134.68万元。

4、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

2011年有镇文化站和广播电视站1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处,各类文化专业户2户,各类图书室70个,藏书2.8万余册,有自治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860人,专任教师22人;小学51所,在校学生6969人,专任教师43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初中4所,初中在校学生3705人,专任教师254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技

省级“火星计划”1项(澳洲坚果种植推广)。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个,村级卫生所26个;有床位60张,固定资产总值627万元。专业卫生人员70名,其中职业医师38人,注册护士32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6.48万人次。26个村(社区)村民全部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8%。

体育

2011年末体育场地77处,全民健身场30处,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员占常住人口的70%。

广播电视

1969年建成南渡镇广播电视站,1993年开通有线电视,现有线电视用户0.6万户,入户率60%。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02户,人数1012人,支出2307360元,月人均165元;医疗救助26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012人次,共支出112.6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054户,人数4977人,支出571.5万元,月人均186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9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98万元;敬老院1家,床位7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3人。

5、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境内有国道207线和203、207县道在镇区交会。洛湛铁路岑溪至茂名段、岑溪至玉林段经过南渡境,境内铁路长约15公里。南水二级公路、盘古公路建成后交通网络更为完善,村级道路实现了“村村通”硬化率达60%以上。

邮政电信

2011年有邮政储蓄所1处,邮政储蓄量1.1亿元,其中纯收入230万元。报纸、杂志累计期发行量18万份。电信支局1家,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356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8万户,互联网用户751户。

6、镇区市政建设

公共交通

1999年建成南渡客运站,日发客运汽车20班次,日均容量700余人次。

给排水

1991年建成自来水厂,净化设备1套,年供水40万立方米。镇区主要道路铺设供水管道13000米,排水管道1000多米。

供电

境内有35kv变电站两座,高压线路6条230公里,水力发电站5座,其中最大南渡水电站装机容量为800kw×3和200kw×6

周边美食
动态
页面已删除或不可用
返回 | 访问首页
访问出错了,请稍候再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