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稽,大约形成于隋朝,始称桂花场,距今约有1400多年的悠久历史。古镇介绍[1]传说是一姓苏名稽的隐士居于此而得名,还有“苏东坡到此稽查过”之说。据信史记载:苏稽在唐时为苏稽戍,宋置苏稽镇,清有“苏稽铺”、“苏稽乡”之称。始建于南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牛头堰和明末建成的红猫堰是境内可供自流灌溉的渠堰。苏稽,山清水秀,物埠民丰,古代曾是佛教徒朝拜峨眉山的起点。历史文化传说掌故盛多,素有“龙灯之乡、“书画之乡”的美称。苏稽的峨眉河上连接两岸的漫水石桥是清文宗咸丰八年(1858)的古建筑。苏稽地方特产和风味小吃丰富,味道独特,驰名各地。
1951年置新桥镇,1958年属苏稽公社,1984年复新桥镇,1991年更名苏稽镇。1997年辖青峨、红专、徐浩、蚕桑、顺江、饶坎、楠园、勤业、双全、双红、卫东、工农、新联、倒拐店、杨军坝、龙滩尾、荻坪、程扁、曾河坝、高山铺、刘坝、永和、杨坪23个行政村和苏稽街、新桥街、沙嘴街3个居委会。苏稽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已经省市专家组评审通过,苏稽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苏稽古镇保护规划也即将完成;为此,苏稽镇党委、政府拟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总体目标,按照乐山市总体规划对苏稽的新定位,依托中心城区和乐峨精品旅游线,坚持“依市兴镇、三产并举”的发展战略,开拓创新,积极挖掘和整合旅游资源,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一批与城镇发展相协调、与定位相一致的特色企业和规模企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商贸和房地产开发,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积极引导农民进城经商务工;努力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大城镇建设和管理力度,完善城镇建设和管理力度;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实施品牌战略,加大旅游产品的包装和宣传力度,打造以跷脚牛肉、全牛席、米花糖为主的地方名食品牌,并做大、做精、做强,拟建苏稽美食街,修缮苏稽古市街,挖掘古镇旅游潜力,加大古镇保护和建设力度,力创旅游品牌,引导旅游景点业主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管理上档次,经营特色上档次,发展规模上档次,培植和发展新的旅游亮点,以舒适的环境、良好的秩序、崭新的形象和独特的风土人情、田园风光、特产美食,招揽中外游客,吸引外来消费,把苏稽建成乐山到峨眉和沙湾的一大理想驿站和观光、旅游、餐饮、购物的中心,努力打造“魅力苏稽”,建成“生态旅游特色镇”,把苏稽建成恬静舒适、理想优美的吸引外来人口聚居的城市新区,成为乐山环城旅游的重要地带,成为全省名副其实的重点示范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