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悠久,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汉代时属沓氏县,东晋时名“马石津”,隋唐时谓“都里镇”,元代时称“狮子口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马云、叶旺两将军率军队从山东蓬莱乘船跨海在此登陆收复辽东,因海上旅途一帆风顺,遂将狮子口改名旅顺口,一直沿用至今。1880年,清政府在此兴办北洋水师,建军港、修炮台、筑船坞、扎营盘,旅顺口成为军事要塞,旅顺军港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五大军港之一。1894 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和1904年的日俄战争,旅顺作为主战场,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旅顺曾被沙俄侵占7年,遭日本奴役40年,在长期的殖民统治中饱经沧桑,素有“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之说。1945年8月22日,苏联红军进驻旅顺,实行军事管制,直至1955年5月24日撤出旅顺回国。1945年11月25日,旅顺市政府成立,1960年2月20日与大连合并成为旅大市,1981年改为大连市,旅顺口成为其辖区之一。1996年7月1日,旅顺实现局部对外开放。2009年11月2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旅顺正式全面对外开放,性地步入了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开启了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参与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的时代之门。
位置:旅顺口区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属大连市辖区。南与东南濒临黄海,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与朝鲜半岛跨海毗邻;西与西北依傍渤海,与天津新港一衣带水,与北戴河海滨遥相媲美;东与东北连接陆路,与甘井子区接壤,距大连市区32公里。旅顺口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境内有举世闻名的天然不冻旅顺军港,为京津海上门户和东北的天然屏障。旅顺新港是沟通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黄金水道”。
面积:旅顺口区陆地南北纵距26.1公里,东西横距31.2公里,总面积506.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69.7公里(含龙王塘街道)。
地势:旅顺口区全境属长白山余脉构成的沿海丘陵地带,整个东高西低,平均海拔140米,地形构成为六丘半水三分半田。共有山丘292座,境内最高山脉老铁山海拔465.6米,直临黄渤海分界线,被称为辽宁的"天涯海角"。境内河流多为间歇性小河。农田耕地多处在15度左右的缓坡上,少量在丘陵间盆地或沿海河谷地带。
环境:旅顺环境优美。山、海、河、湖、森林、湿地交相辉映,缔造了美仑美奂的人间仙境,是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黄海和渤海在这里相会,举世闻名的蛇岛、鸟岛堪称龙凤呈祥,全区森林覆盖率达54.5%,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辽宁省最佳人居环境县区”。
气候:旅顺口区具有北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日光充足,雨量适中。
交通:境内有南、中、北三条高等级公路通往大连市区,路网密度居于大连第二位;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建设有序推进,烟大铁路轮渡和蓬旅航线成为连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黄金水道, 土羊高速公路与东北路网相连接,大连至旅顺轻轨即将竣工通车,旅顺口区正在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集港口、铁
路、火车轮渡、高速公路、轻轨“五位一体”交通优势的区域。
区划:旅顺口区现有10个街道,1个经济开发区,共68个村民委员会和13个社区居委会,区政府设在旅顺口区新城大街1号。
截止2013年,旅顺口区辖10个街道:得胜街道、光荣街道、登峰街道、水师营街道、铁山街道、双岛湾街道、三涧堡街道、长城街道、龙头街道、北海街道。1个经济开发区,共68个行政村和13个社区。
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亿元,增长7.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5亿元,增长1%;固定资产投资422.7亿元,增长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8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270元,均增长11%;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3.8%。
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以上,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3.8%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0%以上。
1、工业经济
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眼睛向内,以保存量、促增量为核心,深入挖掘现有工业企业资源,加大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开展联企稳增长活动,出台《促进绿色工业的实施意见》,工业环境进一步优化。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33亿元,增长8%,产值超亿元企业发展到43家;船舶制造、轨道交通等装备制造业保持平稳发展,汽配、泵类等产业运行良好;全年开发新产品80项,罗宾森通用设备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国际领先的电站轴流风机进入澳大利亚市场,德迈仕精密轴产品获国家驰名商标;继续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百傲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国设立分公司。坚持扩增量调结构,大机车旅顺基地一期、润明新材料、澳华高分子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海工重型装备、中石化催化剂等27个项目开工建设。强化科技支撑,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7家,中石化大连研究院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科技创新园被确定为市级科技孵化中心,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发展到53家。
2、现代服务业
服务业发展规模得到扩充。港航及物流业加快发展,口岸通关效率进一步提高,港口货物吞吐量2500万吨、旅客吞吐量95万人次,分别增长3.8%和7.1%;全区物流企业发展到127家,旅顺农副产品国际物流基地成功进入全国农产品冷链批发市场50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全面推进,世茂寰海城商业综合体开工建设,大连国际服装节服装产业基地落户皮尔蒙特服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严厉打击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违规违法行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增长24%。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世达总部楼宇税收超亿元,生产性服务业分立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3、都市型现代农业
都市型现代农业取得新进展。围绕“两园一廊”规划布局,提升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质量,精品型、生态型、观光型农业成效凸显。新增和改造设施农业3000亩,新发展果树2000亩,2个花卉组培室投入使用,樱桃节带动农民增收2.4亿元。加快海洋牧场建设,海宝渔业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竣工并通过验收;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省级出口海捕鱼类示范区;增殖放流中国对虾1.4亿尾、褐牙鲆200万尾。农业组织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建成全市首家大樱桃批发市场,成立果品蔬菜协会和大樱桃联合社,洪家鸡蛋获国家驰名商标。加强动物疫情防控,全年无重大疫情发生。
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继续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简化项目前期审批手续,实施项目进展调度制度,开展审批进程网上监察,完善并联审批、定期回访等服务机制,推行共享窗口信息、联合勘查现场等创新举措,保持了项目梯次推进的良好态势。188个重点实施项目有183个开复工,开复工率达97.3%;完成投资320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75.7%,13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工率和年度投资比例位居全市前列。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推进学前教育普惠提质、义务教育均衡特色、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高标准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评估验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等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旅顺中学新校区建设基本完成,正在完善相关配套设施;西部临港新城中小学及中心幼儿园主体工程完工。30台新校车投入使用,实现校校通、村村通。支持驻区高校同全区融合发展,设立了皮尔蒙特国际奖学金。
文体普惠行动取得实效。新建国民体质监测站和13个社区书屋,新增一批健身路径,曲棍球场、体育场和4所学校体育设施实行免费开放,文化体育设施不断完善。举办首届文化惠民艺术节,市民踊跃参与演出上百场次,放映电影1500场。推进影视基地建设,《大连故事》在我区开机拍摄。国家曲棍球训练基地和全国女足联赛大连队主场落户我区,通过承办大型赛事,带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
健康保障更加有力。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基本药物制度覆盖到村级卫生所。改扩建8个预防接种大厅,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更加规范。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中医药先进区创建分别通过国家和省级验收。实施计划生育优生促进工程,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平安创建成效明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被评为全省平安示范区。加大渔政渔监执法力度,300吨级渔政执法船投入使用,100吨级渔政执法船建造完成,为230条渔船安装了电子身份识别系统。安装50个海岸线视频监控装置,海防安全得到加强。开展燃气专项整治,新安装报警器1945户。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安居提升成果显著。出台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实现应补尽补。继续实施“暖房子”工程,改造老旧楼房31栋,改造无集中供暖住房144户6899平方米,新增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综合治理无物业管理小区23万平方米,完成黄金山浴场、文化街广场等16处环境改造和绿化工程。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继续实施青山生态系统工程,栽植树木200万株,造林补植2万亩。严厉打击了非法偷捕猎鸟行为。推进“水上旅顺”建设,投资3.4亿元的龙河生态改造工程取得重要进展,已完成水利工程总量的70%。加速“蓝天工程”建设,加强重点风险源企业专项整治,坚决制止双岛湾街道艾子口村、大甸子村和长城街道黄家村、长岭子村非法开采矿产资源行为,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位置境域
旅顺口区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南与东南濒临黄海,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与朝鲜半岛跨海毗邻;西与西北依傍渤海,与天津新港一衣带水,与北戴河海滨遥相媲美;东与东北连接陆路,与甘井子区接壤,距大连市区32公里。旅顺口区陆地南北纵距26.1公里,东西横距31.2公里,总面积506.8平方公里(2013年),海岸线长169.7公里。
地形
旅顺口区全境属长白山余脉构成的沿海丘陵地带,东高西低,平均海拔140米,地形构成为六丘半水三分半田。共有山丘292座,最高老铁山海拔465.6米。陆地属于辽东半岛低山丘陵的一部分,多山地丘陵,少平原低地;海岸曲折,港湾众多,海岸地貌千姿百态复杂多样。
气候
旅顺口区具有北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日光充足,雨量适中。兼有大陆和海洋性气候双重特点。一年四季节气变化较为明显,空气湿润温和,降水比较集中,季节特点相对分明,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基本呈现出“春早晚夏、秋先冬迟”的特征,年平均气温10℃左右,最高温度27.5℃,最低温度零下8.2℃,无霜期186天,年平均相对温度66%左右,日照数可达2700小时。
截至2013年,旅顺口区拥有国家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45平方公里,主要有黑松林、赤松林等,森林覆盖率达53.1%,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石、硅石、沙石等。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建立起统筹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实现市级统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提高10%,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15万元,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570元。发放救助资金3240万元,困难群众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得到有效救助。旅顺殡仪馆新馆投入使用。我区被评为全国殡葬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就业促进工作富有成效。提供就业岗位15970个,培训实用技能人才2804人,实现实名制就业8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扶持创业带头人105人,自主创业1036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60万元。加大劳动监察联合执法力度,清欠劳动者工资6758万元。
人口
截至2011年,旅顺口区共有居民82269户,比2004年增加929户,户籍人口206950人,增加1956人,其中,男性102058人,女性104892人,人口性别比为97.30:100(女性人口为100)。在总人口中,18岁以下22781人,18岁~35岁48522人,35岁~60岁91380人,60岁以上44267人,所占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1%、23.4%、44.2%、21.4%,与2010年相比,老年人口比重提高1%,中青年人口比重下降0.8%。迁入人口3435人,其中,省外迁入2817人;迁出人口1143人,人口机械增加2292人。非农业人口162968人,其中,非农人口迁入2296人;农转非人口1309人。城市化率推进到78.7%,比2010年同比增加0.4%。
民族
旅顺口区民族以汉族为主,有满族、蒙古族、朝鲜族、回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
《夏洛特烦恼》中的高中是旅顺55中学,附近的景是旅顺太阳沟,开头的远景是旅顺街道和老虎尾,40平米的小屋在甘井子区523厂,西虹市火车站是金州火车站,冬天的雪景是金州向应公园,那姐的歌厅碧海蓝天是在少年宫附近,法拉利那块是大连北大桥,游艇是星海跨海大桥,还有金家街,马栏子和中心医院。身为大连人的你发现了吗?
市内交通
旅顺城区内有9条公交线路,每十分钟一趟车,单一票价1元。
其他
旅顺的出租车价格和大连一样,车型有桑塔纳、捷达等,起步费8元(3公里),超3公里后每公里单价1.2元。
如包出租车旅游,一天要60-100元,如抓紧一点,包半天30-50元就够了(价格视人数和旅游淡旺季情况上下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