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微报 - 中国板栗之乡-迁

中国板栗之乡-迁西兴城镇

赞(0浏览数:255

分享到创建人:海安线

“风陨栗房紫玉开”古人以紫玉做比板栗,随后世人认其为东方的“珍珠”和“紫玉”,在《吕氏春秋》中同样记载“果有三美者,有冀山之栗。”“冀山之栗”就是所指的今燕山山脉所产的板栗~ 提起燕山山脉的板栗,就不得不说中国板栗之乡-迁西兴城镇,兴城镇是迁西县政府驻地。其迁西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的唐山市,燕山南麓,长城脚下,西距北京150公里,东距秦皇岛130公里,北距承德130公里,南距天津140公里、距唐山75公里。 辖区内有照燕洲、沙岭子滦河古文化遗址。西庄村为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指挥中心和策源地。建有魏春波烈士纪念馆。 点击查看余下全文
全部成员»小镇成员2人
h申请加入小镇成员
中国板栗之乡-迁西兴城镇介绍
1、迁西县兴城镇

地处唐山市北部,燕山南麓,长城脚下,滦水之滨。1947年4月从迁安县析出,因地处迁安西部故名迁西县,县政府驻地兴城镇。1958年,迁西县撤销,滦河以东并入迁安县,滦河以西并入遵化县。

2、历史文化

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明代古长城串联起潘家口、喜峰口、青山关等20余座雄关险隘。李广北击匈奴、曹操东征乌桓等曾来经于此,戚继光在境内的三屯营镇守蓟镇16年。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宋哲元、张自忠、赵登禹等抗战名将曾在喜峰口一带以白刃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音乐家麦新以此为题材,创作了激励国人斗志的《大刀进行曲》。李运昌、韩东征、王平陆、魏春波等革命志士在这里立下赫赫战功。

3、特产资源及经济发展

资源丰富,产业特色鲜明。林牧产业,所处迁西县城有林地面积134万亩,森林覆盖率62%,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化造林百佳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其中板栗栽植面积达70万亩,常年产量4.5万吨,“迁西板栗”、“紫玉”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迁西是著名的“中国板栗之乡”;境内河流总流长877公里,拥有潘家口、大黑汀等86座水库,可利用水面面积6万亩,网箱养殖产量达3.8万吨,是河北省淡水养殖第一大县,先后举办了两届(迁西)全国库钓邀请赛,打造“华北垂钓之乡”品牌。钢铁产业,矿产资源有铁、金、锰等36个品种,其中铁矿资源最为丰富,储量4.7亿吨,年产铁精粉800-1000万吨,立县企业河北津西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具有年产铁、钢、材各700万吨能力的大型上市公司,综合实力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95位;筑牢产业发展的平台,太阳能玻璃、燕东化工、津西现代装备制造园、金信光伏产业园等76家企业入驻园区,栗乡工业产业聚集区被确定为首批省级工业产业聚集区。

4、新型小镇建设

山水特色,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按照建设“魅力山城、塞上水城、休闲名城,打造环京津冀山水风情休闲旅游城市”的思路,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设,建成区面积达14平方公里,人口12.1万,是国家级园林县城;成功引进河北亨旺集团实施北岸新区土地一级开发,房屋征收、地树征占正在稳步推进。

页面已删除或不可用
返回 | 访问首页
访问出错了,请稍候再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