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微报 - 德清新市古镇——

德清新市古镇——江南七大古镇之一 羊肉堪称一绝

赞(40浏览数:3322

分享到创建人:cindyzeng2014

新市镇位于湖州德清县,是江南七大古镇之一。 说起这个古镇,还不得不提作家茅盾的《林家铺子》。这部小说写的是水乡小镇上一爿小店的沧桑变迁,而这个小镇,就是德清新市古镇。 在新市,每年腊月,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宴请亲朋好友,同时祈福来年。因为在古时候,能吃上猪肉寓意生活富足。 此外,新市的羊肉也是一绝。新市羊肉,名声在外,酥而不烂,肥而不腻,已入选中国名菜谱。 做法也非常考究,选用嫩湖羊,以炭火焖,用酱油、冰糖、红枣、生姜、胡椒等配料精制而成。特点是色泽红亮,汁浓肉嫩,酥而不烂,鲜嫩可口,色、香、味兼备,为湖州百年传统名菜。 此外,你还可以在新市吃到茶糕、芽麦圆子等传统点心哦。 点击查看余下全文
全部成员»小镇成员1人
h申请加入小镇成员
动态
德清新市古镇——江南七大古镇之一 羊肉堪称一绝介绍
1、基本概况

德清县新市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位处长三角腹地,东望上海、南靠杭州、北连太湖、西接莫干山山麓,自古以来就是浙北地区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文化名镇,申嘉湖杭(S13)、京杭运河穿境而过,宣杭铁路、杭宁高速相伴于侧,交通便捷。全镇总区域面积9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8.9万人,辖24个行政村、4个社区、1个居委会。

新市镇也是浙北地区的蚕桑重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相继被评为全国重点镇,全国小城镇综合发展千强镇,国家级生态乡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浙江省中心镇、百强镇、文明镇、卫生镇、历史文化村镇、省级旅游强镇、民间艺术之乡、体育强镇,湖州市十强乡镇,德清县副中心城市,2003年被省政府列入杭州湾城市体系规划,2010年底与杭州市瓜沥镇一起成为浙江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之一。2012年国家文物局将新市古镇作为“江南水乡古镇”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5年8月,新市镇入选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2、经济发展新成就

2014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60亿元,增长18%;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133亿元,增长16%;规上税利完成8.4亿元,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20.6亿元,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23.9亿元,同比增长18.2%;浙商回归完成4.72亿元,增长48.9%;完成财政总收入5.45亿元,增长14.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7亿元,增长1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598元,增长10.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848元,增长10.3%。

2015上半年完成:①工业总产值196亿元,同比增长9.2%;②规模以上完成产值73亿元,同比增长11.1%;③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5亿元,同比增长10.6%;④自营进出口完成1.43亿美元;⑤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05亿元,同比增长3.6%,完成年度任务的57.8%;⑥完成财政总收入3.34亿元,同比增长6.7%,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4.6%;其中国税收入2.25亿元,同比增长7.3%;地税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5.5%。

3、产业协调新发展

共有各类工业企业439家,汇聚新型建材、粮油食品、装备制造、轻纺服饰、特色机电、电子电缆等主要行业上千种产品,形成了新型建材、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三大主导产业,现有2000万产值以上规模企业87家,是全县首个规模企业产值突破百亿的乡镇。辖区内的德清工业园是国家发改委重新核定的省级工业园区。农业经济特色明显,已形成以特种水产、蚕桑生产、湖羊生猪、蔬菜瓜果种植为主的产业格局。

2015年上半年,签约内外资项目4个,申报认定工业大好高项目2个,总投资11.7亿。完成实到外资1200万美元,完成年度目标的50%;“浙商回归”到位资金3.4亿元,同比增长11.1%,完成年度目标的68%。今年上半年,实施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4个,完成投入9.18亿元,同比增长11.7%,完成全年计划的59%。其中:列入省“411”重大项目4个,投入1.37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52.6%;列入县“重大项目百亿工程”8个,投入5.1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02%。上半年,食品加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47.2亿元,占规上总产值的64.6%;“四换三名”成效明显,淘汰落后产能1家,关闭整治涉水排污企业78家,完成整转低效利用土地15宗,实施技改项目17个,完成技改投入6.02亿元,有力推进了产业转型升级。

4、城乡统筹新面貌

城镇功能完善,拥有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热电厂,设置2所高级中学、3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3所幼儿园和1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已建立统一纳入县级行政审批服务、综合执法、人力社会保障、综治应急维稳四大中心,提供一体化公共服务。一是城镇框架不断拉大。围绕“六横六纵”道路建设,2015年上半年投入5000多万元,新增德桐公路绿化亮化4.5公里,梅林路、新北路、环城东路3条改造道路已完成总工程量约70%,完成了新千公路、文昌路延伸工程拆迁征地、路基铺设工作,拉出了城镇建设整体形态。二是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工业园区提质扩容,已完成孟溪村丁家浜组34户农户农房拆除和征地工作,完成蔡界村姚家组、长浜组66户农户签约工作,新拓展平台350亩,建成250亩,园区承载力进一步增强。旧城改造稳步推进,枫洋宾馆地块改造主体基本结顶,完小迁建和鱼米香改造项目即将动工建设。城西新区聚势成型,新区道路加速建设,文体中心全面结顶,三院搬迁完成与佐力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工作,项目前期手续正在有序办理中。三是城市管理不断强化。“一把扫帚扫到底”环卫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加快推进,“星级城镇”创建不断深化,“门前三包”责任制全面落实,街景面貌焕然一新。文昌花园、枫华府第等老居民小区管理与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小上海、新城里、南洋花园等新高档住宅小区逐步成型,宜居精致小城镇加速建成。四是农村面貌持续改善。围绕新农村建设和管理工作,突出村庄集聚、环境美化、产业提升三个重点,大力推进蔡界、孟溪、石泉、句城、新塘五个“和美家园”创建村建设,上半年5个创建村共启动项目118个,完成总投资4385.3万元。同时,继续加大16个已创建“和美家园”精品村的长效管理力度,巩固“和美家园”创建成果。五是土地利用全面提升。2015年上半年,完成蔡界、厚皋两个农整项目农户评估与签约176户,农房拆除154户,复垦面积258亩;完成士林高田地新增耕地开发52亩;完成立项整治项目2个,结余挂钩指标面积234亩,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六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序推进。以接户入管、管网建设、终端设施建设三个关键环节为重点,分8个标段由5个施工单位同时施工,全面推进我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上半年已投入资金500万元,建成终端91个,检查井184个,管网长度8.6公里,化粪池190个,广大农户切实得到实惠。

5、运河古镇新魅力

1700多年的历史,境内有许多的历史遗迹,涌现了众多文化名人。积极打造“百馆镇”,已建成“镇文史馆、仙潭民间艺术馆等10多个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藏馆;借助蚕花庙会、羊肉黄酒节等民俗活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传承活动。目前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文物保护点17处、历史建筑20处,为小城市建设增添了鲜活的、深厚的文化内涵。2010年跨入省级旅游强镇行列,2012年国家文物局将新市古镇作为“江南水乡古镇”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做好古镇旅游文章,着力提振景区周边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旅游相关服务产业,重点推进景区入口、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商业街区和南区游步线建设。同时,依托古镇申遗活动和蚕花庙会、羊肉黄酒节等文化传统节日,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丰富的新市特色旅游产品体系。

随着小城市培育试点的深入推进,一个更加开放、美丽和富裕的古镇新城将加速融入沪杭都市经济圈,成为长三角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

6、民风习俗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俗称过年,大家小户放鞭炮,早上吃"顺风圆",到长辈亲朋处拜年。古时有拜天地、灶君与先人遗像之俗。初五为迎财神。初七的人日较稀见,文人武人以诗相贻赠。十三至十八为上灯节,市街悬灯张龙凤舞。南宋时右丞相游似寓新市,他仿家乡蜀俗娱亲,相沿不改:村落中束松柏于木端,中藏流星花炮,夜则呜镇击鼓,侑以歌词,环聚而焚之曰烧田蚕,代表祈年。

元宵灯会

新市镇的花灯,向与海宁县硖石镇的花灯齐名江南。由于花灯的设计制作费用较长,耗用人力物力较多,故并非每年都举行,一般要间隔若干年才举办一次。而每次举行都争奇斗妍,大事铺张,盛况空前。新市镇举办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隆重的一次花灯会,是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那年春节前,就已在大街通衢张贴大红金字海报,广为宣传:"定于二月某日举行花灯盛会三天",以招徕外地观众来镇观光。

清明

清明为江南水乡之独特风俗,又谓寒食节,俗云:清明大如年,即古时清明节之隆重超过春节。清明以正清明最隆重,新市四乡裹清明粽子,有枣子粽子、南瓜干粽子、猪油细沙粽子、赤豆粽子、黄豆粽子、豌豆粽子等,还做青绿色清明元子,内馅有咸甜二大类近十几小类。清明夜饭前开始祭祖,俗称拜阿太,桌上摆满丰盛酒菜,有十二碗十六碗之多,高悬红烛,傍供粽子,清明米团子及水果供品,望祖宗品尝,以保合家平安风调雨顺。正清明开始到觉海禅寺、永灵西庙、永灵东庙、东岳行寺等地烧香,看社戏,明清时期还有戴杨柳帽之习惯,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崇尚青春美丽。新市古运河南栅漾泊满高杆船,举行爬高杆比赛,打拳船上摆满十八般兵器,有戈矛刀枪棍等,有散打表演,十八般兵器套路全演遍,还有划龙船比赛,两岸观者如云,夜晚到刘王庙、永灵西庙、永灵东庙免费看戏,有京剧《捉放曹》、《空城计》、《走麦城》、《张飞夜战马超》等,时间为三天左右。同时还有拜香会与臂香会活动。拜香会:即信佛的善男信女数百人出会(即巡游),在新市主要街道环游,配胡琴、山弦、笛子、箫等民间乐器,走走念念拜拜,起源约在唐宋盛于明清,基本每年一次,最后一次拜香会约在抗战前的1936年。臂香会,时间亦在清明三天中,新市寺庙邀请外地如崇德县、吴兴县等地臂香会来新表现,表演者为青壮信佛男姓,表演时手臂赤裸,用铁钩将重达几十斤的铜质香炉钩住,另一铁钩钩住手臂皮肉,香炉内香烟袅袅,表演不怕痛苦,还环游全镇,以表示对佛之虔诚,人数达百人左右,1936年后再未重现。

端午节

五月端午节,家家吃粽子,饮雄黄酒,门插菖蒲艾叶张贴符咒,以驱鬼除邪。还用雄黄酒给儿童点眉心,以驱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之五毒。

六月六

六月文人墨客曝晒书画、衣服。农民晒蓑衣笠帽衣裤,六月六日吃馄饨,俗云:六月六猫狗洗浴,此日起下河沐浴。

中元节

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谓"七月半",大家小户备酒菜追祭先祖,古时祭不设荤,以疏果为主。三十日地藏王生日,有插地藏香之俗。

中秋节

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即"八月半",时日家家吃月饼,晚间合家团聚赏月,老人向小辈讲中秋节故事。

重阳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人们约伴登高,新市有吃粟糕风俗。粟糕以米粉成糕,上洒桃肉粟子,枚瑰花及白糖,香甜可口。

冬至日

冬至为入冬之日,俗称"冬至大如年",家家备酒菜过冬至,并用红烛祭祖,新市称"拜阿太"。

祭灶神

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古传谓送灶神上天,又曰腊腊廿三,该日大家小户大搞卫生扫除灰尘,古时新市有用竹油盏架或纸轿为肩舆焚烧之俗。今用赤豆糯米饭冬青柏叶祭灶神,把灶君堂(设在柴灶上部)里的泥塑菩萨或灶司马(俗称灶家菩萨即黑面菩萨,古今新市的孩子贪玩,不注意面部卫生,如面部肮脏不堪,就被家人责为"弄得灶家菩萨一个")张揭下来,备用香烛对天焚烧后,换上新灶神像。晚上全家合欢共食赤豆糯米饭,辅以白糖、猪油、糖桂花搅拌,吃得香甜可口,终年难忘。这一风俗绵延千余年。

除夕

十二月三十日曰"除夕",家家备好年货,煮成丰盛酒菜,吃"年夜饭",当夜除旧话新,通宵不眠谓之"守岁",半夜放爆竹称"送旧",翌晨放爆竹称"迎新",并贴春联接灶神。

新市庙会

历史悠久,早在东晋末年即有纪念镇国大将军新市人朱泗的永灵庙会,时间在春秋二季。另外还有农历三月初三"金龙大王"生日的"水龙庙会"神像供奉在南栅大王庙(今造船厂附近),时日各坊救火队云集刘王庙前比赛,以救火水龙喷水最高者得冠军。当时刘王庙前车水马龙人山人海,至40年代末方废。

蚕花庙会

觉海寺蚕花庙会亦是新市传统庙会,至于举办年代已无考,清末民初为全盛时期。养蚕缫丝自古即是新市四乡主要的经济来源,农民们祈求神为蚕宝宝消病祛灾赐给丰产年。每年的清明节,崇德县吴兴县余杭县等邻近新市的农民,都涌到古刹觉海寺,参加一年一度的轧蚕花庙会。信佛教徒灵前山拜佛,虔诚祈祷"五谷丰登"。农村的姑娘嫂子梳妆打扮怀里装着蚕种头上插着蚕花,有的蚕花成蝴蝶形,有的呈美丽花卉形,真是各具姿态,争奇斗艳,引得男女老少来觉海寺内外观看你轧我挤,故曰"轧蚕花",民间传说轧得越闹猛蚕花收成越好。

蚕花庙会亦为一见钟情的男女青年提供恋爱的机会。新市民间曾流传一首轧蚕花民歌:"清明天气暖洋洋,桃红柳绿好风光,姑嫂双双上街去,胭脂花粉俏梳妆,红绿蚕花头上插,香水洒得扑鼻香,觉海寺里真闹猛,男女老少似海洋,邻村阿哥早等待,一见阿妹挤身旁,一把大腿偷偷捏,姑娘脸红薄嗔郎"。时日觉海寺人山人海,多达数千人,各种杂技魔术毛儿戏西洋镜等精彩表演吸引观众。众多的南北戏班分别在刘王庙、永灵东庙、永灵西庙、东岳行祠等地连续演戏三天,使众多的新市戏迷大饱眼福。庙会结束后四乡农村就开始春耕育蚕,这一风俗至1936年为止。?1999年清明,中断63年的新市蚕花庙会活动重新恢复。由新市商贸旅游公司承办的庙会有声有色。庙会游行队伍由舞龙队、蚕花娘娘花轿、腰鼓队等组成,在新市主要街道环游。一时四乡农民涌入新市争睹消失了花甲年之盛会,全镇要道人流如潮万人空巷,观者达四万人左右。?2000年清明,新市镇举办了第二届蚕花庙会,钟管镇、下舍镇、士林镇等组织蚕花娘娘队伍参加,观者达十万人左右。

祭蚕神

新市地区自商朝开始即桑养蚕,为了祈求蚕神娘娘给蚕农带来好运,故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十二日蚕神娘娘生日之际,均进行祀蚕神活动。对新市祀蚕神的确切年代又难以考证,但最晚在唐朝即觉海禅寺建造后即已进行。在祭蚕神上日,蚕农婆媳姑嫂即开始磨粉揉粉搓成白色茧子状米团子,俗称蚕生元子,四个一顶底覆箬壳上锅蒸煮。当日傍晚祀蚕神开始,灶上或墙上张贴妩媚多姿的蚕神娘娘像,像下供奉四顶蚕生米团子与时鲜果品,合家祀拜蚕神娘娘,翌日新市镇上的居民均收到农村亲朋好友送来四顶或八顶祀蚕神米团子,以分享他们盼蚕丰收的美好祝愿。镇上亲戚则以面条回赠,讨个吉利彩头。

7、旅游景点

古镇随大运河而发展而成形,是当时运河上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现存古建筑风格、样式受运河文化影响深远,明显体现商贸特征。店坊、民居临街而建、傍水而居,驳岸商铺林立,前店后坊(寝)、厅大院小,封火墙、骑楼、廊棚紧密连接,建筑多融砖雕、木雕、石雕艺术于一体。保存较为完整的成片古民居主要集中在觉海寺、西河口、南栅三个区块。街与街之间有弄堂相连,宅弄深远,曲径通幽,弄里建有宅第、作坊,现存有直街、南昌街、南汇街、朱家弄、觉海寺路、寺前弄、胭脂弄、甘河弄等数十条街弄,古镇上的民居建筑年代多为清代,部分为民国时期建筑,古建筑总建筑面积八万多平方米。

新市文物古迹众多,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新市河埠群及南圣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新市河埠群及南圣堂、刘王庙戏台题记等三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觉海寺、永宁寺经幢、梅林遗址等和文物保护点泰山堂药店、杨元新酱园、宋氏祠堂等共57处,其中位于镇区27处。古镇现存传统街巷20余条,近百幢厅堂,代表性古建筑有曹宅、尤宅、童厅、徐宅、张宅等。另有12座古桥梁, 3座寺庙,明清驳岸1500米,保留较完整的古河埠码头 130个。古运河与传统街弄、古桥梁、古民居,以及古刹、驳岸等共同构成了古色古香的江南水乡古镇。

新市古称仙潭,因水成市,因水成街,又因水被分割成18块,再由架在河面上充满浓郁水乡情调的72座桥梁连成一片,36条各具特色的弄堂贯穿于街市之间,构成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画卷。

早在晋朝以前,新市就已形成市井,街道间有弄堂贯穿,市河上小桥横卧。

据记载,新市镇区最多时曾有36条弄72座桥。但因历史变迁,保存比较完整的古桥11座。

太平桥,为单孔石桥,横跨小西河。始建于宋朝,明清时期得到重建。两侧栏杆至今仍保留石狮数个,桥石基座上刻有楹联。当地流传这样的风俗:新婚男女从桥上经过,可期太平吉祥。

状元桥,位于镇北乐安港西。因宋朝时新市人吴潜考中状元,后官至左丞相。故得此桥名,蕴含金榜题名之意。

钟楼弄,长180米,宽约1.7米,位于觉海寺旁。优美典雅、古色古香,极富江南水乡情调。弄的一头是波光粼粼的市河和造型优雅的迎圣桥,古刹、小桥、流水、深巷四景合一,构成一幅古朴的图画。

“胭脂弄,秦淮河”。连通北街与寺前弄胭脂弄,明朝时就已出名。这条长70余米,宽1.5米的小巷,当时多为娼妓所居,因弄内胭脂味扑鼻而得此名。

西河口(老式河埠、骑楼、长廊、古桥、电影《林家铺子》外景拍摄地等)

陈家潭(望仙桥、会仙桥、驾仙桥、大宅院、电影《蚕花姑娘》外景地)

觉海寺(寺、桥、古槐寺遗迹)

残庐钱币馆(古今中外钱币、砖雕石刻、古井)

8、特色美食

新市地区处杭嘉湖平原北部,土地肥沃,良田万顷,是重要的商品粮蚕桑及水产品基地。早在明朝新市物产就有籼米、麦类、豆类、白菜、白蕖、桃、梅、芜菱、乌菱、菜油、红酒、烧酒、白酒、酱油、茶糕、酥饼、蜜糖等,自清代至今的传统特产有张一品羊肉、茶糕、豆豉、芝麻酥糖、饴糖、芽麦饼等。

近百年来,新市人喜欢上了吃羊肉。新市羊内的制作方式十分考究,原料选自一年生湖羊,用文火加酱油、网油、红糖、饴糖等数十种调料焖煮一整夜。其特点是肥而不腻,酥而不烂。在众多的店家中,“张一品”的牌子最响。当然,单吃羊肉不过瘾的话,可上银都大酒店吃“全羊宴”。

张一品羊肉

除羊以外,茶糕及芽麦圆子,也是新市小吃中一大特色。

新市茶糕采用糯米粉蒸制,中间嵌一团绞碎的猪肉。刚出锅的茶糕香气四溢。咬一口,油润香糯,滋味悠长。远胜过火腿肉粽。

而芽麦圆子,是新市四乡八村农家的传统点心,大多为农家自制自食,也有为馈赠亲友而特地制作的。芽麦圆子的主要原料为糯米粉、小麦芽、棉线草、白糖、芝麻等,是纯绿色食品。它口感香甜糯软,冷食尤佳。

另外,新市的细沙羊尾、豆豉、干挑面、酥糖等,均是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地方特产。

近新市镇党委政府更将“羊肉黄酒节”办到杭州吴山广场,让羊肉和黄酒的香味随“吴山天风”飘进杭州的千家万户。

9、著名人物

沈铨(1682—1760),字衡之,号南苹,浙江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另一说为浙江湖州市吴兴区)人。少时家贫,随父学扎纸花。20岁左右,从事绘画,并以此为生。其画远师宋代黄家画派,近承明代吕纪,工写花卉翎毛,禽兽,设色妍丽,工致精丽、赋色浓艳,极尽构梁之巧。画人物得不传之秘。注重写实,画风谨严工细,造型准确生动。尝写《花蕊夫人宫词》为图,笔意殊极巧妙。雍正九年(1731)应日本天皇之聘,偕弟子郑培、高钧等东渡日本,历时3年,形成“南苹派”写生画,深受日人推崇,被称为“舶来画家第一”,从习画者颇多,日本江户时代长崎画派即在其影响下形成,尤以圆山应举最为著名。归得金帛散给友朋,橐仍萧然。黄行健有诗纪其事。卒年八十余。传世作品有《五伦图》、《柳阴惊禽》、《秋花狸奴图》、《盘桃双雉图》、《松鹤图》、《梅花绶带图》、《鹤群图》、《松鹿图》等。78岁高龄所作的《双鹤图》,构图饱满,笔力雄健,被誉为晚年精品。事迹收录于清朝《国朝画识》、《画友录》、《清画家诗史》、《清朝书画家笔录》。《练水画徵补录》记载,沈铨“字南屏,擅花鸟,侍御灼之后。

吴潜(1196~1262)南宋词人。湖州德清新市人,字毅夫,一作毅甫,号履斋居士。原籍安徽宁国,先世自宣城迁溧水再迁湖州新市。吴潜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22岁中丁丑科状元。曾经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后来升为左丞相,先后被封为崇国公、庆国公、许国公。《辞海》中称吴潜对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深感忧虑,主张加强备战以抗御元兵。吴潜一生两次为相,任职繁多,忠正睿智,政绩卓然。景定三年(1262),贾似道暗使武人刘宗申毒害吴潜于循州;“循人闻之,咨嗟悲恸”。当年五月,吴潜遭毒而卒。吴潜在遗表《谢世颂》写道:“生在湖州新市上,死在循州贡院中;一场杂剧也好笑,来时无物去时空。”

旅游景点
查看更多
本地特产
入驻企业
页面已删除或不可用
返回 | 访问首页
访问出错了,请稍候再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