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微报 - 养在深闺人未识—

养在深闺人未识—古镇安居

赞(87浏览数:5717

分享到创建人:火山妹儿

重庆市铜梁区安居镇位于县城以北17公里处,距重庆市区75公里,地处琼江、涪江交汇的南岸,距渝遂高速公路入口2公里,国道319线横穿境内,因其水陆交通方便,曾于明朝成化17年(公元1481年)建县,后于清雍正6年(1728年)撤并入铜梁县。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历来帆樯蚁聚,商贾云集,贸易繁荣,而且是兵家取道涪江的要塞和屯兵扎寨的住所。安居镇依山傍水,风光绮丽,景色迷人。历史上的“安居八景”和“九宫十八庙”曾闻名遐尔,前来游山玩水的文人骚客和烧香朝圣的信徒络绎不绝,摩肩接踵。 点击查看余下全文
全部成员»小镇成员2人
h申请加入小镇成员
旅游景点
查看更多
养在深闺人未识—古镇安居介绍
1、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重庆铜梁安居千年古镇?

这里曾有中国古镇保存最完整的“九宫十八庙”:传播道教思想的有万寿宫、建于明代的玄天宫、以及上、下紫云宫、紫桐宫、文昌宫、帝王宫、天后宫、南华宫;这里有弘扬儒家文化的文庙,代表佛教风格的有波仑寺,明朝修建的城隍庙,康熙年间修建的武庙,嘉庆年间修建的川主庙,还有不同朝代修建的东岳庙、火神庙、药王庙、龙王庙、桓侯庙龙兴寺、禹王庙、奎阁庙、上、下王爷庙、赛龙兴寺、雷祖庙、古佛庙……

  这里曾有保存完好的明代城墙、城门, 据光绪元年(1875年)《铜梁县志》记载有美妙绝伦的“安居八景”:“化龙钟秀”、“飞鳯毓灵”、“玻仑捧月”、“石马呈祥”、“琼花献瑞”、“紫极烟霞”、“关溅流杯”、“圣水晚眺”。现在还能找到残留下唐代诗人韩愈的“鸢飞鱼跃”和宋代书法家米芾的“第一山”的石刻。

  这里依然保存有清康熙年间“湖广填四川”时各省移民为同乡联谊所建的湖广会馆、福建会馆、江西会馆、广东会馆……

  中国著名古代的爱情悲剧“碧玉簪”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安居古镇是铜梁民间彩扎工艺的发源地之一,数度晋京参加国庆大典铜梁龙就是安居镇的能工巧匠制作的。

  1916年,在护国战争中右眼受重伤的刘伯承在安居疗伤,时常在安居街道上张金山茶馆喝茶,以便了解时事,掌握反袁动态。1938年,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四期从武昌移驻安居镇,冯玉祥将军来安居视察学校,接见群众,宣传团结抗日,并为文昌宫石碑题字……

  这就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重庆铜梁安居千年古镇!

  史料记载,安居古镇距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楼郭下船墙蚁聚,两江上渡舟往来,自古便有“安居依山为城,负龙门,控铁马,仰接遂普,俯瞰巴渝,涪江历千里而入境。” 史志记载:北宋时期,铜梁县治在东流溪坝时,安居为铜梁县辖12镇之一,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划铜梁、遂宁两县的一部分设置安居县,这里作为县城。后归铜梁管辖。安居镇位于铜梁县北部,距县城20余公里,据《方舆纪览》载:安居镇“东起飞凤山,南绕烟坡包,化龙山,西跨小溪,接冠子山,北面涪江,山势高峻,壁立江岸。” 安居因境内有大安溪(琼江)而得名。

2、乡水情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安居古城面水背山,两江环绕,藏风聚水,是县城择址的绝佳地点。文庙座落的山为化龙山,所以安居出人才;波仑寺座落的飞凤山,所以特别灵验。琼江九曲十弯,一到安居便形成“太极之轮”,承天法地,天佑安居。

古代漕运是主要的运输方式,因而安居“因水而活,因漕而兴”。安居码头见证了古城千年的历史兴衰,繁荣了古城百里生计,是安居古城文化的崛起之地。访安居,不能不访码头!安居码头边的商船公会由漕帮兴建,城隍庙的镇江王爷殿都是安居码头文化兴盛的例证。

3、人文乡土情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元末明初、明末清初,铜梁几无人烟。两次“湖广填四川”,是中国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运动之一。这不仅给带来了大量的人口,也繁荣了安居的经济。因此,安居古城最繁华的街道上建立了众多移民会馆。湖广会馆是古代湖广地区的同乡会馆,齐安公所是湖北黄州人的同乡会馆,天后宫是福建人的同乡会馆,万寿宫是江西人的同乡会馆,南华宫是广东人的同乡会馆。

4、祈福圣地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佛教是在中国影响力最大的宗教,在安居也不例外。其它的寺庙不用说,光是飞凤山上的波仑寺宋代就远近著名,“波仑捧月”是附近最著名的胜景。

5、道教渊源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道教是中国本地宗教,也是对百姓生活影响最深的宗教。城隍庙、元天宫、药王庙、火神庙,还有众多会馆供奉的都是中国古代神人、道家神仙。

6、尊师重道、教育文化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安居人历来重视教育,历史上出过20多位进士,90余位举人,数量之多,令人咋舌!尚书、巡抚、翰林等高官林林总总,在国史中留名的不在少数。王翰林院、曾翰林院、大夫第都是安居科举文化的标志,科甲坊更是流传着王家“一门三进士”的佳话。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文庙当然是安居教育文化的标志,但琼江书院和吴鸿恩纪念馆,更具有安居特色。吴鸿恩是晚清的大教育家,曾在北京、成都和安居执掌书院,也当过知府。但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教育上,他的弟子同时夺得殿试的三甲,一时传为美谈,历史上也少有。

7、解放战争时期遗迹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抗战期间,黄埔军校西迁到此设立校点,共在此培养6000余名英烈奔赴抗日战场,为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贡献。蒋介石、冯玉祥等军政要人曾多次来视察。黄家坝因为极像军用机场,遭到日机的大规模轰炸,但也拯救了百余公里外的遂宁中国空军。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安居自古就是名人荟萃之地,本地的王恕、曾毓璜、吴鸿恩自不必说,近代的枯草青也是民间奇人。韩愈、米芾在此留有墨宝,刘伯承在此避难,邱少云在此被强征改变命运。

8、名俗文化、特色地方气息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安居是铜梁龙灯文化的发源地,古代自不必说,现代铜梁第一个扎龙厂就在安居,聚集了铜梁所有的扎龙名人。铜梁参加邓小平主持的建国35周年庆典的龙就是出自这个厂。现在到安居可以看到舞龙、城隍出行、县令巡街、打糍粑、补锅、坐歌堂、迎亲、何代科金钱板等民俗活动。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安居古代戏曲文化盛行,主要以川剧为主。著名的川剧剧目《碧玉簪》故事就发生在安居。每个会馆都会修表演川剧的大小戏台。如今,安居湖广会馆的戏台上仍然在上演千年传承下的川剧。

9、建筑微观、大革命时代记忆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文革是一代人的记忆,也是中国历史不可揭过的一页。安居古城有多处文革时间的标语,有木漆的、砖涂的,有石刻的,不一而同。古城不远还有一个语录塔,更是它处少有。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安居的古建筑林立,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工艺水还相当高。会馆建筑、祠堂建筑、宗庙建筑、民居建筑,无不是川东地区的典型建筑代表。穿斗式、抬梁式梁架,石雕栏、木雕板、撑弓、龙头角梁、垂莲柱,都是大有看头的。一位建筑专家说过,建设仿古建筑,一定要去安居古城学习借鉴。

10、考古爱好者的摇篮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安居为古代漕运重镇,十里八乡的经济聚集地。经济的繁荣,催生了各类行会。商船公所就是漕帮的行业会馆,齐安公所同时也是黄州棉花帮的行业会馆。刘伯承当年脱险也是受到了当地哥老会的帮助。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安居古城对面的琵琶岛为汉代城市遗址。安居古城县治也曾几次迁移,最后定址现址。

11、旖旎风光,美景惹人醉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自影视文化繁荣以来,安居古城就与其结缘。上世纪80年代,《凌汤圆》一剧就让人们领略到了安居水码头的繁荣景象。自此,《麻辣江湖》、《人来客往》、《雾都夜话》、《风云年代》、《法国女孩在重庆》等均将安居古城作为主要拍摄地或重要取景地。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安居古来就事桑蚕,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兴盛,安居也有份子。建国后,安居丝厂的产品畅销国内外。西南农业大学拟在安居建设国家级的蚕桑博物馆。不同的季节到安居来,都可以体会不同的乡村景象,春天来闻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香,即使是寂寞的冬天,鲜红的草莓也是相当可口的。

本地特产
查看更多
页面已删除或不可用
返回 | 访问首页
访问出错了,请稍候再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