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微报 - 西塘

西塘

赞(2浏览数:14014

分享到创建人:艾子

古镇西塘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距嘉善县城11公里,西塘是一座已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到元代初步形成市集。西塘与其它水乡古镇最大的不同在于古镇中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总长近千米,就像颐和园的长廊一样。在西塘旅游,雨天不淋雨,晴天太阳也晒不到。 点击查看余下全文
全部成员»小镇成员2人
h申请加入小镇成员
西塘介绍
1、历史沿革

相传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兴水利,通盐运,开凿伍子塘,引胥山(现嘉善县西南12里)以北之水直抵境内,故西塘亦称胥塘。因西塘地势平坦,一马平川,又别称平川,斜塘。在唐开元年间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元代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

西塘风景秀丽,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据统计,历史上这里曾出过进士十九人,举人三十一人。明代以来,有志书记载的九人,有著作留世的有一百零三人。

杨茂 、张成:

西塘两位元代工艺美术大师,雕漆巨匠。他们的作品出神入化,尤其是雕漆中的剔红技法达到了顶峰,代表了元代漆技作品的最高水平,且对后世漆器的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作品与当时景德镇的瓷器并驾齐驱,不仅丰富和美化了人们的生活,而且促进了江南市镇的经济发展。杨茂的作品《观瀑团圆盒》至今被北京故宫博物馆保存着,该作品还被印制成邮票;张成的《剔红紫萼圆盘》被日本大津市圣众来营寺珍藏。

周鼎:

与陈舜俞、吴镇并称“嘉善三高士”。周鼎自幼聪明、攻读经史、博览群书、学士渊博,官居沐阳典史。后来有一年庄稼欠收,他为百姓请求赈灾,触犯了当局者的利益,引起了当事人的不满,于是罢官回家,从此不再涉及官场。他曾旅居苏州,卖文为生,吴中墓志、谱牒多出其手。周鼎为文严整警敏,援笔立就,尤工诗,浙西文士多有慕名前来切磋者,与吴越知名人士吴宽、沈周等都有结交。西塘养育了周鼎,周鼎又将其赤子之心回赠给生他养他的这一方水土,他在《萍川十景诗》中描绘了西塘许多的景致,如西塘晓市、北翠春耕、南泓夜泛、环秀断虹、雁塔湾头等,揭示了古镇西塘当时的生活场景,展示了西塘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顾锡东:

著名剧作家。原浙江省文联主席、浙江越剧院院长。他从小爱好古诗词,解放初参加西塘镇宣传队,边演戏边写演唱材料。1954年,他创作了越剧《五姑娘》,由浙江省越剧团演出,夏衍看了戏后,非常赞赏,特在《人民日报》撰写文章,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顾锡东一生致力于越剧的创作,写下了大量剧本,其中以《五女拜寿》和《汉宫怨》最为著名。《五女拜寿》还被拍成电影,影响极为广泛。顾锡东不仅为中国越剧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我国的戏剧文学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财富,还十分关心家乡的建设,尤其是关心家乡的文化事业,对嘉善田歌的继承和发展给予了不少的支持。

赵宪初: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192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后一直在南洋模范中学任教,直至退休。曾任上海市徐汇区副区长,上海市政协常委、副主席。在教学中,他主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不以分数为唯一标准,在数学教学中,有自己的一整套教学方法,被誉为“赵三角”,他是上海市第一批特级教师,为教育界公认的“一代名师”。

除了以上介绍的西塘名人外,小小的西塘镇还出了不少杰出人物,如已故的上海市副市长倪天增,外交家韩古农、韩诗农,女作家汤雪华,清华大学教授范崇武,南社社员余十眉、郁佐梅、沈禹钟等,西塘的流水养育了代代英才,故土的文化造就了代代英才。

2、景点介绍

西塘素以桥多、弄多、廊棚多而闻名。西塘民风淳厚,橹声悠扬,到处洋溢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特有的人文积淀。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有声。”江南给人的印象,总是离不开水的身影。水是江南的精灵,水一般的恬静悠然,水一般的清新温润,是江南最具魅力的符号。每次视线中出现“江南”、“水乡”这样的字眼,人们心中便满是水的影子,仿佛置身于雨雾编织成的梦中。那梦境空灵而朦胧:细雨朦朦中,斑驳老墙凝重如墨,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蜿蜒伸向远方,一棵老柳树爆出的新枝舞动在暖暖的春风中,静静流淌的小溪上,鱼儿追逐着岸边桃树落下的片片花瓣……

西园:

西塘西园旧址在西街计家弄内,系明代朱氏别业,后出让给孙氏。园内有树木、花草、假山、亭池等, 风景优美。东侧假山上有“听涛轩”茶室,因假山上有白皮松1株,高数丈,风来稷稷有声,故名。1920年冬天诗人柳亚子来西塘,曾住西园并与西塘南社社友在西园摄影留念,题名为“西园雅集第二图”。1990年3月,在镇西善兴建了总面积16.6亩的公园,为纪念柳亚子来西园,名为“西园”。入园处小桥流水,石狮门厅,园内环绕砖砌花格游廊、水榭、曲桥、假山、凉亭、人工瀑布。有好几家建在该景点旁边的客栈也以此而命名,如:西园雅居、西园客栈、西园驿站等等。

醉园:

初建于明,现在庭院房屋保存完好。园设三进,厅堂回廊,碧池青石,回廊翠竹,秀色醉人。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院子里那座仅容一身过的砖制袖珍小桥,玲珑剔透,具观赏性又有实用性。王氏世代诗书传家,祖父精于书法,父子痴迷版画艺术创作。园内书厅“艺香斋” 设有王氏“水乡风韵”版画系列陈列。

廊棚:

西塘古镇中最著名的风景线是一道长达近千米、造型古朴的廊棚,所谓廊棚,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西塘的廊棚有的濒河,有的居中,沿河一侧有的还设有靠背长凳,供人歇息。廊棚以砖木结构为主,一色的墨瓦盖顶,沿河而建,连为一体,俗称“一落水”。既可遮阳避雨,又可驻足观景,沿途还有别致的小贩卖各种物品,漫步其中,一种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石皮弄:

古镇在明代以前大户人家有唐、王、赵、陆四姓,明以后又有倪、蒋、朱、卜、陆等大户, 故多建有深宅大院。宅深形成长长的弄,镇上现仍长短不一的弄122条,其中百米以上的宅弄有5条,最有特色的一条露天弄名叫石皮弄。

石皮弄在西塘镇下西街,"种福堂"西首,是夹在两幢住宅之间的露天弄堂,建于明末清处。在西塘镇122条长短不一的弄中,石皮弄最窄,宽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全长68米,由166块石铺成,弄面平整,下为下水道。石皮弄左右两壁梯级状山墙有6-10米高,至今完整地保留着古老而又独特的风姿。

倪宅:

位于烧香港南,倪氏家族为镇上书香门第,倪宅前后共五进,前有廊棚,后有花园,正厅名为“承庆堂”。它是已故上海市副市长倪天增的祖居。倪天增(1937年——1992年)是上海市分管城建的副市长,其清正廉洁深受百姓的爱戴,被誉为人民公仆的好市长。倪宅原为五进,现只开通了前二进,正厅为承庆堂,为倪氏祖居的堂名,前厅和两旁分别设有厨房、膳房、帐房、琴房等,楼上则设有闺房、卧室等为明清时期西塘殷实家庭的真实写照。

中国酒文化博物馆:

古镇西塘在历史上就是个酒镇,“酌好酒,吟好诗”,一直是古代很多文人学士的两大追求。明代初年,大诗人高启乘舟过西塘,特地停下来寻问酒家。在清代,镇上名酒“梅花三白”闻香百里,民国初年的柳亚子多次醉饮镇上,西部的酿酒世家刘西明先生看中了酒镇西塘,将他几辈人收藏的酒文化实物在这里陈列展示,在原有黄酒陈列馆的基础上新开了“中国酒文化博物馆”,从一个酒文化的侧面,用数百件实物对中国酒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探。

3、风俗人情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会有自己独特的习俗。西塘,一个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这里有着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风情和浓浓的生活气息,原真性地保存了西塘人的生活脉络。田歌折叠田歌又称吴地歌曲、子夜歌,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农村民歌,至今仍传唱于江浙沪毗邻地区,是太湖流域水乡农村生活的历史写照。

田歌是中国地方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其旋律特征:一是自由,因为西塘地处水乡平原,河网交错,船行水上,对酒当歌,抒以情怀;二是清亮,优美而不失挺拔,歌词内容多反映民间故事、农事活动,如落秧歌、放鸭歌、送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西塘田歌改编的原创音乐剧《五姑娘》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文华奖”。

越剧是中国地方戏曲艺术之一,在西塘有着众多的兴趣爱好者,他们汇聚一起成立了西塘越剧协会,其中大多是中老年人,学越剧,唱越剧,演越剧,不仅陶冶情操,而且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每逢节日,或者庙会,或者旅游节等喜庆日子时,他们都会用越剧来助兴,不仅表演越剧名剧,而且还创作富有时代气息的新越剧。现代著名剧作家顾锡东先生便是西塘人,他的代表作越剧《五姑娘》、《五女拜寿》、《汉宫怨》、《陆游与唐琬》深受人们喜爱。

庙会,每个地方都会有一个自己的保护神,在西塘百姓的心目中,七老爷就是他们敬仰的守护神。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三,也就是七老爷生日的时候,当地老百姓会有隆重地庆祝仪式,庙会把七老爷的神像抬出庙门,从晚上11时许出发,经过既定的路线走,每到一处,都会迎来很热烈的欢迎,一路上旌旗飘飘,锣鼓震天,鞭炮齐鸣,丝竹悠扬,浩浩荡荡,直到第2天下午,才回到庙中安歇,于是开始演戏,连演三天。庙会期间,还有跑马戏,摇燥船,荡湖船,踏白船等民间文艺活动。

从农历四月初二的晚上开始,陆陆续续的香客从四面八方赶过来,有些是为了赶烧头香,有些则是通宵达旦的念经、求神拜佛,祈求岁岁平安,晚上在庙内还有香客自组的社戏表演。出会定于农历四月初三清早,出会时所抬的七老爷是他的"座宫",即七老爷的塑像,出巡前,所有的绶带、轿班都守候在暖阁,时间一到,即由4名绶带抢出暖阁,同时有大批太保助威,出巡时按照既定的路线走,沿途设有"社棚",善男信女们在七老爷休息的厂棚内迎接,"社棚"内还设有供桌,摆有鸡、鸭、鱼、时令干鲜水果等祭食,这叫迎会,另外也有各色各样的役色,如起马牌、开导锣、龙虎将、红、绿、黄、白、黑五营等,各役色分别由各业议定担任,如龙虎将由绸布业,黑营由煤炭业担任,一路旌旗飘扬,调龙舞狮、打莲香等一些民间文艺汇演也会在出巡队伍中。庙会期间,在镇的各条街上,各种当地的文化活动也纷纷展开,打莲香、扭秧歌、调龙舞狮、打腰鼓、荡湖船、挑花篮,人们用不同的形式来纪念这位守护神。

夜游西塘,“西塘的一夜,为你等待了千年。”来西塘没看到西塘的夜景实为憾事!由于气候的原因,西塘每年五月至十月开放夜游活动,17:00至20:30开放三个景点及游船:张正根雕艺术馆(位于停车场,可下车后先游览)、中国钮扣博物馆(水上戏台就位于钮扣馆沿河)、西园(可品茶,欣赏江南丝竹表演)。沿河长廊下有一排红灯笼,到了晚上彻夜通明,对百姓来说它们是路灯,对游客来说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水上戏台在夜游开放期间有越剧《五女拜寿》、田歌《五姑娘》等表演,老百姓围坐在对岸看戏,游客们在船上看戏,台上台下都是风景。夜游西塘一定不要忘记乘游船,坐在小船上悠哉悠哉,跟导游学唱西塘的小调,在华灯初上的水乡,让人仿佛身在江南如诗如画的梦中。

中秋赏月,每到中秋节,别说是游客,连西塘周边的老百姓也都汇聚到西塘,到千年水乡古镇过中秋节。西园里有猜灯谜、江南丝竹、品茶、掷圈、夹弹子等活动,河面上可以放许愿灯,水上有移动丝竹表演,古镇内有古弄探幽等参与性的活动,让游客们感受不一样的中秋节。

4、网友推荐西塘的吃住行

特色小吃1.钱氏豆腐花。在西塘的小吃广场的地方,它就在这个地方。好像是5块钱一碗,味道感觉还行,不是特别的引人咋舌。里面放了榨菜,香葱。可以去尝尝!(好像搬到酒吧街后段了)

2.陆氏小馄饨。也是在小吃广场上。主要的特点是皮薄,还是比较不错的,很好吃的感觉,可以去尝下,5块钱一碗,比较少想吃饱估计要好几碗 。

3.管老太臭豆腐。西塘貌似有很多这样的招牌。据当地人说很多都是花钱挂牌子的。真的是在西塘的平桥上的一家,西街的东入口的右边,一出检票口的那一家,绝对的正宗,小女子亲自去吃过的,他的酱特别的好吃,我回来之后都特别的想念。

4.西塘的荷香鸡。西塘只有一家本地的一家老店有的一道特色菜,我当时去的时候奇偶还不知道,随便选的当地的一家特色饭店。好像叫梦里水乡。店面很有特色,也能说不起眼,当地的一家老店,可以去尝尝。

5.麦芽糖。小时候很喜欢吃,那时候家里穷没有什么机会能吃到,很多年没有看到那种手工的在街边卖的了,当地的阿婆在卖,西塘看到好几个地方都在卖。不过说真的感觉没以前好吃了,可能人变了不是小孩子了。怀念一下逝去的童年。

6.西塘黄酒、青梅酒。嘉兴的黄酒很有名,大家都知道吧,吃饭的时候服务员说当地都喝黄酒的。就来了一斤。平时都不喝的,可以叫服务员热下,放上姜片和白糖,味道感觉不错,冬天喝了很舒服。一般饭店里基本都是20到50左右,也有那种半斤的。感觉有点小贵。要带回家建议还是在西塘外面的超市去买吧!青梅酒感觉有点酸,卖的都是有那种包装很好看的,就是价格有点贵,送人还可以。

7.芡实糕,八珍糕。芡实糕感觉比八珍糕好吃些,在烟雨长廊的有家叫朱益的糕店感觉他家做的有嚼劲。森林的也去买了,他家的比较软,而且价格要贵两块钱。一般芡实糕都是6到8元,可以还价的。

住宿之前去的时候在网上订的,临河的房间,就是白天的有点吵,280元一间,到了之后老板带我们走小门景区的,真心谢谢老板,上次去的时候热心的给我介绍,名字就不提了。
旅游景点
页面已删除或不可用
返回 | 访问首页
访问出错了,请稍候再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