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微报 - 河上镇——跑男在

河上镇——跑男在萧山马家村录制 嘉宾有林允张钧甯

赞(4浏览数:3213

分享到创建人:都是天使惹的祸

作为中国内地最火的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其第四季嘉宾人选,在哪录制,一举一动备受网友关注。今天,据网友爆料,跑男今天在萧山河上镇马家村进行录制,并透露嘉宾人选分别是林允、张钧甯、马思纯、何穗、贾玲。河上镇为何会受到节目组的喜欢,我们一起去了解这个江南千年古镇。河上镇是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下辖的一个镇,地处萧山、诸暨、富阳三市区交界地带,素有“千年古镇,人文河上”的美誉,并以“纸业之乡”和“服装之乡”而闻名遐迩。河上镇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深厚,唐代开始就形成集市,南宋迁都临安,这里更是商贾云集,买卖兴隆,自古以来,河上镇就是有名的诸、萧、富三市区结合部的商贾集散地。河上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南宋出过两位皇后娘娘,现代有我国第一代电脑专家傅世海等。除此之外,河上镇还有“民俗文化之乡”的美誉,至今还保留着板龙舞等大型民间文化艺术。该镇先后获得“中国包装名镇”、“中国纸业之乡”、“全国千强镇”、“浙江省生态镇”、“浙江省体育强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杭州市卫生镇”等荣誉称号,并成功获批成为第二批省级中心镇。 点击查看余下全文
全部成员»小镇成员1人
h申请加入小镇成员
动态
河上镇——跑男在萧山马家村录制 嘉宾有林允张钧甯介绍
查看更多S
1、历史沿革

河上镇人民政府驻地河上店自然镇。据民国3年(1914)记载:“和尚店即河上巅也。”相传唐朝末年,在今河上店西南的黄通岭脚,有座广福寺,寺内有僧百余人,香火甚旺,寺内和尚除佛事外,又开店经商。因该店地处永兴河上游,又是和尚开的,故名。河上镇历史悠久,远在唐代已有集市。南宋迁都临安,集市更兴旺。清末,这里仅造纸的槽户就达千家。

民国19年(1930)建镇。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萧山县政府曾迁此办公。建国初分设青山、河上、大山、紫霞、白堰等乡,1956年并为河上、紫霞2乡,1961年改为河上、大桥2个公社,1969年大桥公社南片划入河上,北片划给戴村,1971年复设大桥公社,1984年改设河上、大桥乡,1985年改为河上镇。1992年5月,大桥乡并入河上镇。

2、基本概况

河上镇位于萧山区南部,地处萧山、诸暨、富阳三市区交界地带,全镇辖区63.69平方公里,15个行政村,1个社区,常住人口3万,是萧山南部地区的重要交通咽喉,以纸包装、服装、五金为支柱产业。2010年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省级中心镇。

河上镇内山峦叠翠,风景秀丽,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资源丰富,共有山林5.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0%)、耕地1.3万亩。近几年来,先后获得了“浙江省级生态镇”等荣誉称号。河上的秀丽风光早有文人墨客为其命名,称“河上十景”:道林紫气(道林山)、西院晨钟(西山脚)、松亭积雪(东嶽庙边)、竹林迥风(河上公园)、玉溪春晓(大溪)、东朝秋色(东朝湾)、源潭印月(茅山头源潭)、乾坑夕照(乾坑寺)、百鸟朝凤(云门寺)、钟灵毓秀(凤坞文昌阁)。

河上素有“千年古镇,人文河上”的美誉。河上的地名演变经历了和尚店—河上巅—河上店三个阶段。最早的地名叫和尚店,相传广福寺的和尚到河上开店,繁荣了当地的商贸,形成了河上集镇的雏形,所以称为“和尚店”。至于河上巅,是指和尚以河上为终点利用主要河道永兴河进行运输,久而久之以永兴河的“河“、上游的“上”为名,取名河上巅,后为书写方便改名为河上店。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城厢镇,萧山县政府南迁河上,成为当时萧山抗日救国的指挥中心。1938年7月重建的萧山日报社,在河上出版《萧山日报》。萧山中学也迁到河上,在坚持教学教育活动的同时,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河上,作为萧山南部重镇,经受了日军炮火的猛烈侵袭却巍然不动,所起的作用载入史册。

自唐朝以来河上就是有名的诸、萧、富三市区结合的商贾集散地,集镇店肆林立,有130年历史的百年老店徐同泰酱园繁荣至今。民国三年(1914年),两浙盐运使司颁发给徐同泰酱园店的“官酱园”匾保存完好。每逢岁末,萧山、诸暨、富阳、桐庐、义乌等地的群众会挑着茶瓶水桶来这里买酱油,队伍最长达二、三里。2009年与澳门豆捞强强合作后,“百年官酱园”的美名遍布国内外。河上还是“纸包装之乡”,土纸生产已有上百年历史,古时便是诸、富、萧三县市土纸集散地。山民们上山砍伐青竹,槽户们做京放、元书、四六屏纸,这在中国的纸文化发展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如今,纸包装行业仍是河上的第一大产业,并占据全国纸包装业相当大的份额。

河上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史料记载,在唐代,河上就有为民除害的岩将老太;宋时,有被封为宁江侯的张夏;南宋曾出过两位皇后娘娘(一位叫七院主,是孝宗在1176年册封的成肃慈福皇后,一位叫谢道清,是理宗在1227年册封的寿和圣福皇后);清代曾出过两位进士。近代,河上优秀人物更是层出不穷:革命家、医学家瞿缦云,中印文化交流使者魏风江,数学家张素诚,我国第一代电脑专家傅世海,全国十位影评家之一的章柏青,全国政协委员徐英含,中科院哲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金吾伦等,数不胜数。

河上还有“民俗文化之乡”的美誉,至今还保留着板龙舞、马灯舞、走高跷、背马纸罗伞等大型民间文化艺术。其中的板龙舞是河上最古老的民间艺术种类,始于唐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也是萧山不可多得的民间文艺瑰宝。现代河上龙灯胜会从1979年以来,每年举办,从未间断,是目前萧山连续举办时间最长的一项民俗活动,已通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示。

河上民风纯朴,民俗高雅。很多村庄仍保持着一脉相承的民风民俗,尤其是宗祠文化根深蒂固,知名的祠堂有金氏宗祠(杭州市文物保护点)、朱氏家庙(杭州市文物保护点)、胡氏宗祠、魏氏宗祠、瞿氏宗祠、董氏宗祠、傅氏宗祠等,几乎村村都建有宗祠,现存比较完整的姓氏家谱有《朱氏宗谱》、《俞氏家谱》、《傅氏家谱》、《胡氏家谱》、《魏氏家谱》、《瞿氏家谱》等。宗祠文化是河上村落文化的一种代表性的文化现象,是河上人心中的渊薮。

3、发展历程

1982年,河上镇众利村成为萧山市第一个电视村。

1985年12月,新建镇政府大楼落成。

1988年3月28日,河上镇“三路一桥”(金鲍路、朱坞路、上山头路、大溪桥)通车。

1990年8月30日,因特大洪涝灾害,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余万元,属镇历史罕见。

1992年5月,大桥乡并入河上镇。

1994年12月15日,浙江胜达包装集团公司成立,这是河上镇组建的第一家省级集团公司,已成为全国十佳包装生产基地之一。

1995年,河上镇张毛村成为萧山市第一个电话普及村;同年,河上镇被命名为杭州市新农村乡镇。

1996年,投资350万元、占地20亩的河上镇大桥中心小学迁建完成,9月投入使用。

1998年,通过全社会捐资,投入200余万元,重建河上镇综合高中。

至1998年末,全镇共有造纸、纸制品生产企业48家,年创产值105035万元,占全镇工业产值的67%;实现利润2455万元,占全镇利润的86%。其中龙头企业浙江胜达包装集团列萧山市百强企业的第6位,是全国十佳包装生产基地之一。

1998年,全镇用于教育的硬件投入达200余万元。其中,新建河上综合高中楼2100平方米,9月始用;撤并6所村小,建造1幢教工宿舍楼,跻身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强镇。全年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27万元,完成永兴河标准塘培土5.6公里,建成标准塘1公里,三面光渠道1.6公里。全镇34个行政村全部开通有线电视,并与萧山市有线电视联网。完成河上派出所办公楼和商经贸楼的建设,年末河上镇卫生院新门诊大楼动工兴建。

众利村,原名甑山坞。传说清初从诸暨移居此地的俞姓先民们靠烧窑制砖度日,旧式砖窑像甑,又因地理位置三面环山故名。1982年秋天,全村一次购入100多台西湖牌电视机,成为全市第一个电视村。属全镇领先的70年代先富村,80年代标兵村,90年代小康村。

4、民风民俗

龙灯(板龙)是河上镇上百年的民间风俗。龙头、龙尾由民间组织“老龙胜会”制扎。龙头有1.5米左右高,50多公斤重,造型十分精致复杂,需要巧匠的精心扎制,河上镇只有溪头村几位老人保留着这一手绝活。龙身部分(龙段)按统一尺寸由各村参加者精制彩扎,各显其艺。一般有龙段200余个组成龙身。在河上的舞龙传统里,每到年关前半个月左右,几个村的村民就会凑份子买材料开始制作,到正月十三这天开始舞龙。舞龙时由三支高照(注)和三匹彩扎高头大马领先,近千位壮实青年参加,舞时,引者挥动珠球,合着粗犷的锣鼓节奏,引龙逗“抢珠”,逗龙游舞。板龙舞到哪里,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来观看,并且还吸引了远道的客人,真是热闹极了。八三年杭州举行灯会,特邀河上龙灯去表演。老人们接到邀请后,夜以继日地赶制板龙,用了一个多星期制作了一条四百多米长的板龙,足足装满了三辆大卡车。在武林广场舞起了板龙赢得了观众一次又一次拍手叫好,在当时引起轰动。

舞龙的狂欢一直要持续到元宵节,在元宵节夜里12点,人们会把龙头烧掉,以祈求这一年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富裕安康。

注:高照为表演时引龙灯的竹梯,两端挂数十盏红灯笼,高达近20米。

5、工业建设

2005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47.8亿元,同比增长11.68%,实现工业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33.1%;实现工业增加值8.5亿元,同比增长2.4%,完成工业税收 1.18亿元,全年完成合同外资350万美元,完成协议内资8325万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发展势头。

面对国家宏观调控、要素制约的严峻形势,全镇广大企业经营者,特别是43家规模企业、在“二次创业”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业激情,勇敢面对困难,在夹缝中奋力前进,据统计,2005年全镇规模企业完成工业产值36亿元,同比增长16%,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75.3%,胜达集团依托行业特色,确立正确的发展定位,做强四大产业,实现新的飞跃。2004年以来,面对国内股市一路走低,各要素资源继续高价位运行。纺织品出口受限的双重压力下,集团领导积极采取“猛药治表、机制疗根”对策,重组包装业和纺织业、提升彩印业、涉足房地产业,引进一流先进技术,极大地增强了集团的核心竞争力。2005年胜达集团创产值27.4亿元,利润1.058亿元,继续引领全镇工业的大发展。

2005年全镇完成工业性技改投入3.3亿元,其中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实施租、转、并、扩、合等多种方式,新增投资对象18个,新增固定资产1.26亿元,盘活厂房面积2.65万平方米、土地56亩,实现了优势互补,达到双赢。

6、农业建设

2005年,遭遇了罕见的春雪、冰雹、台风等恶劣天气,遭遇了多起山林火灾、洪涝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经受了外部高致病性禽流感、松材线虫病发病的严峻考验。在困难和压力面前,河上镇坚持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效益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2005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972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 8400元。

河上镇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一系列农业技术服务,会同区农业局组织农技下乡活动,组织召开全区晚稻生产现场会,组织采购良种2.5万公斤,并在稻虱高发季积极同区供销社联系保证农药供应。2005年,河上镇全面完成355.7万公斤的国家订购粮任务。

2005年,顺利地完成了全长9.5公里永兴河标准塘抛渣固脚扫尾工程,为配合做好此项工作,共拆迁20户农户住宅,拆迁面积4130平方米。顺利地完成小毛坞水库、白水水库、里谢湾水库、乌龟山脚4座标准水库建设,投资达到450万元,完成土方2.5万方,石方3500方,砼120

河上镇紫东村

0方,同时,投资170万元的烂田塘水库,已完成三通一平的前期工作,正在组织施工。在此基础上,危桥改造有所突破。在04年完成4座危桥改造的同时,又对三联村太平桥、里都村庙前桥、凤坞村凤坞三桥等3座危桥实施改造。

强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效益农业,继续巩固和优化生态果品、花卉苗木等六大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生态农业示范点建设,建立了高产技术项目的引进,对蒋家坞果园的70亩梨树实施高接换种。针对山坡缓地资源丰富的实际情况,积极恢复传统优质农产品种植项目。2005年,种植凤坞南瓜400余亩,每亩收入200余元。山地番薯通过改良以后也深受外地客户的青睐,新引进的紫心番薯新品种更是受到了各界媒体的关注。

全镇成立防洪抢险队伍35支,动员各方力量沉着应对了苍坞水库抢险工作。继续加大力度,做好山林防火工作。在道林山上开辟了3公里长的生物防火隔离带,在清明前后高火险天气,通过多种形式宣传防火知识,对重点地段,山口要道落实专人巡逻,避免了大规模山火的进一步发生,2005年,扑灭山火7起,处理肇事者5名,其中2名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城镇建设

河上镇根据《河上镇城乡一体化建设五年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把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作为一项合乎民心、顺乎民意的“民心工程”抓紧抓实。调整完善了村庄布局规划,建立和完善了城乡一体化建设内部运行机制,完善了工作台帐,确定了工作重点,2005年共投资400万元,完成了众利自然村的农村示范村建设和朱家、伟民、泽荣3个村(自然村)的农村整治村建设。累计硬化路面3.2万平方米,新建公厕12只,新增垃圾箱40只,拆除旧房1.3万平方米。康庄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全镇新建道路8条、全长14.1公里,投资总额突破1300万元。8个村二次改水工程进展顺利,投资额达到300万元,并在2005年12月底以前全部通水,使群众喝上“放心水”。

以创建生态镇为总载体,突出生态建设的连续性,资源整合的重要性,推进措施的配套性和工作落实的超前性。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河上镇生态建设总体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为河上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众联、东山、璇山下3个生态试点村建设成效显著。

河上镇采用“带出去,请进来”,与城区优秀学校结对的办法,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在硬件投入方面,2005年河上、大桥两所镇小新增学生用电脑65台,教师办公用电脑16台。在05年中考与高考中,我镇整体成绩稳中有进。2005年全镇290名学生参加中考,其中,上重点线人数达78人、上线率达27%,并有11名学生进入萧山中学。中考成绩居戴村片第一、南片领先。河上综合高中高考上线22人,居全区所有综合高中之首。充分发挥萧山创建省级文明示范城区的辐射优势,以城带镇,注重实效、推动精神文明向纵深发展,积极实施素质工程、特色工程、形象工程,入户工程建设,深化文明创建成果,全年五好文明家庭户已达6135户、新增文化特色村3个、文明村(单位)3个。围绕创建平安河上,充分发挥镇治安调解、信访联动中心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网络,认真制订和落实处置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相关措施,把矛盾和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解决在镇内。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教育管理,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全镇共查处治安案件115起,同比下降10.2%,维护了社会稳定。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责任考核,深化安全生产ABC管理机制,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做到防范于未然,安全生产总体情况良好。依法加强宗教管理,有效遏制了非法宗教活动的蔓延。依法完成冬季征兵工作,提高现役军人的优抚标准。

8、三联村文化礼堂

“这首村歌的歌词写得太棒了,大伙儿看看,以后我们可以经常聚在一块儿学唱村歌了……”在河上镇内,几个村民正饶有兴致地讨论着自己作词谱曲的村歌《美丽乡村就是中国梦》,充满了文化味儿。在这个精神家园内,红色宣讲、文艺演出、书画创作、道德模范表彰等活动时有开展,真正成了村里人气最旺的地方。

沿着文化长廊走一圈,记者发现,村庄的基本情况、历史典故、发展成就、文化遗存、美丽乡村建设等内容逐一上墙。在欣赏美德光荣榜时,一位路过的村民还顺道拐进长廊告诉记者:“我家两个孩子都上光荣榜了,一个毕业于北京外交学院,一个是西南交大,真当骄傲!”

由村内的古庙“太平庙”改建而来,自2013年年底开始修建,到2014年年底正式完工,总投资40多万元。其中的文化展陈室陈列了不少热心村民家中代代相传的古老器物;每周,展陈室还会举办学生书法培训课和美术培训课,邀请专业老师免费为村内的学生以及爱好书画的村民上课。

文化礼堂建起来后,还起到了“助推和谐邻里关系”的作用。据村干部介绍,大部分时候,村民之间都很融洽,但要是遇到宅基地纠纷,难免会有口舌,调解起来也特别麻烦;这个时候,村干部便会把当事人请进文化礼堂,再将邻里关系特别融洽的、在村民心中较有威望的模范代表请来做临时“老娘舅”,这招可比村干部磨破嘴皮有效多了。

为了增进大家的互动,文化礼堂自成立以来,已举办了包括马灯胜会、文化走亲、金婚仪式、首届农民达人秀等在内的特色活动。今年端午期间,文化礼堂内还进行了裹粽子“达人秀”比赛,来自三联村的50名裹粽子巧手们真正比拼了一回指尖功夫。参赛的男同胞朱晓松表示,这样的活动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与和谐,他觉得有意思极了。

9、龙灯胜会——国家级非遗项目

图片、文字来源:寒残一叶

杭州萧山区河上板龙始于南宋年间,板龙问世后,年年春节都会舞起来,形成了气势宏大的龙灯胜会。1979年以后,河上舞板龙的传统延续了下来,每年的龙灯胜会已成了河上百姓的一项重大节庆活动,也是目前萧山延续时间最长的一项民俗活动。闹元宵龙灯胜会一般从农历正月十二开始正月十七结束。2014年,河上龙灯胜会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单,这项流传了千年的民俗也逐渐被更多人所知晓。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2015年3月7日拍摄于杭州萧山区河上镇溪头村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在河上,我们把盘龙灯、跑马灯等民间文艺活动都纳入“河上龙灯胜会”。2014年,河上龙灯胜会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这是河上人民的光荣。“河上龙灯胜会”的主要载体是河上板龙闹元宵,而河上板龙的大本营,则在我们萧山区河上镇溪头村,在我们当地溪头村也叫溪头傅,因为村里基本上的人家都姓傅,当然也包括我在内。今年闹元宵新扎的板龙就贡放在我们傅氏宗祠内。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我们村里有一支传承优秀民间文艺的强大队伍。河上板龙闹元宵,如组织策划、执行、安保等方方面面,所需的精兵强将,数以百计,溪头村为之撑起大半个天空。最主要的是扎龙灯这古老的技艺,还在我们村里传承。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河上龙灯胜会的仪式程序主要包括开光大典、出灯、闹元宵、化灯四个过程,村民们用一系列的庆祝形式,以祈求这一年风调雨顺。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板龙,顾名思义,接板成龙。每块灯板长约2米,宽约0.2米,两头有孔,后板搭前板,用木棒穿在孔中作榫,加以固定衔接起来的灯板可以在水平方向作木工曲尺一样的活动。灯板上或扎龙头,或扎龙尾,更多的则扎上弧形的龙身,连成一条波浪形长龙,能扭曲成蛇形。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在我小时候一般的人家都会自己亲手制作龙段,更多的是动物植物或是神话人物。等接灯的锣鼓声一响每家壮年男子就会背着自家的龙段去参加。现在会这手工艺的人越来越少了,基本都统一制作了。今年是羊年,小龙在前,小羊跟后。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河上龙灯胜会最出名的就是板龙舞,其龙头、龙尾均是由河上民间艺人精制彩扎,此次胜会的板龙便是由河上民间艺人傅叶茂以及他的徒弟们一起制作而成,龙头高达两米左右,造型精致,与龙尾分别安置在长2米、宽0.8米的木板上,还有栩栩如生的12生肖彩灯,到了晚上,都会闪闪发光。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龙灯胜会除了板龙这个主角外,还有宝马。我们镇上有三个比较大自然村,每年龙灯胜会都会扎出代表自己村的马来参加。这只就是属于我们溪头村的白马,一般胜会开始白马当先,还有两个村分别是两匹红马,虽然样子差不多,但个头颜色各不相同,这么多年一直保持着自己的风格。在我儿时只要看到这马就知道是哪个村的,已经成为胜会时一个村的象征。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龙灯胜会除了板龙这个主角外,还有宝马。我们镇上有三个比较大自然村,每年龙灯胜会都会扎出代表自己村的马来参加。这只就是属于我们溪头村的白马,一般胜会开始白马当先,还有两个村分别是两匹红马,虽然样子差不多,但个头颜色各不相同,这么多年一直保持着自己的风格。在我儿时只要看到这马就知道是哪个村的,已经成为胜会时一个村的象征。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这是专为小朋友们准备的背马舞。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胜会开始后,小朋友背着小马组成一个夺目的背马舞队。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河上板龙的传说:唐太宗李世民,相传他向一条“泾河老龙”祈雨,老龙悲悯人间,降了水,却触犯了天条,被斩成数段。百姓们为了缅怀老龙,家家户户用板凳扎灯,祭起板凳龙。这一习俗延续到了南宋,随着迁都,便舞到了河上。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河上龙灯胜会的仪式程序主要包括开光大典、出灯、闹元宵、化灯四个过程。正月十二为“起灯日”,即龙灯起引之日,正月十五元宵节为舞龙高潮,正月十七龙灯活动结束,称为“化灯日”,这天要将龙身火化,龙头菩萨上天,保佑河上人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3月7日农历正月十七,是化灯的大日子。村民们早早的吃过晚饭,来到祠堂,等待着晚上的龙灯胜会开始。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夜幕降下人群中一阵骚动,胜会开始了,首先上阵的是宝马。几个小朋友拉着各自村的宝马,开始在广场上飞奔。这马我小时也拉过,轮子很滑一拉就走,但对于后面撑舵的人来讲可是个的技术活。马这么高大,他在马的身后把握方向这难度可想而知,整个广场人山人海,一个不注意会冲到人群中。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第二个上阵的是大旗了。晚上大旗上的每个灯笼里都要点上蜡烛,看很漂亮又喜庆。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这10几米的大家伙要举起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几个壮小伙用专用的工具一层层的往上顶,一直到大旗竖起来为至。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这支点还得一堆人顶着,力量差点的会让大旗顶飞。三个村三面大旗,也是展示各自村实力的时候到了。这旗要是举不好那可要丢村里的脸了,每个旗上都写着各村的名字哦。看看我们村这旗那叫个帅吧。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这人山人海的。“倒了倒了”人群中一阵阵惊叹声,那叫个热闹。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几个回合下来蜡烛灭了不少,赶紧点上。大黑天的黑灯瞎火的人都不知道是谁的旗了。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这小伙不错,看来是个行家。不过边上两个Y字的叉时刻准备着,一会倒了马上用叉子接住,要是倒地上这脸丢的就更大了。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这是胜会的重要配置,锣鼓队。有了他们的存在使的整个气份上了一个台阶。看他们多陶醉,完全沉醉在自己的鼓乐声中。我说各位大叔大伯,敲打了这么半天你们累吗。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来了,今晚的主角出场了,人群中一片欢呼声。在龙珠的引导下长长的板龙开始舞动。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从农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是河上板龙闹元宵的时段,每天中午晚午两个时段,会有专人绕村镇主要道路鸣扬锣,叫唤所有参加板龙闹元宵的人员了准备,并在指定地点接灯。根据胜会指定的线路图,板龙会在五天内走遍河上大地,为民众送去欢乐,给大家带来期盼。其中少数村落不能进村的,原因是村落的地形不宜或住民姓氏上有微妙玄机,这也河上板龙文化原汁原味的体现。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在广场上,板龙狂舞,摆跑马阵,元宝抽心,柴爿扣,反柴爿扣等各种阵式,华美绝伦,气势恢宏。看得人们惊心动魄,大呼过隐。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来来回回几翻龙腾已到吉时,龙头菩萨要升天了。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河上板龙闹元宵,沿用传统的闹元宵习俗,到了正月十七午夜,该落幕了。传说唐太宗答应“泾河老龙”还其原身的时限只有元宵节五天,此时此刻,河上板龙已不能存在,让板龙马上消失的最佳方法是用火烧掉。

在大溪的沙滩烧掉板龙,称为化龙。

舞龙的人用”绞龙浆“的方式,尽心尽意的和板龙共舞,观众们直到板龙已化为灰烬,还久久不愿离去。“河上龙灯胜会”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河上板龙闹元宵是优秀的传统民间文艺,必须得到充分的保护,优秀的传统民间文艺需要认真传承和发扬光大。

10、年糕节——河上镇旅游名片

文章来源:河上网

舂年糕是河上镇过大年的传统习俗,年糕,与“年高”谐音,蕴含着“年糕年糕年年高”之意,历来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每年,河上镇东山村年糕节都受到市民的热烈追捧,许多游客不远千里赶到活动当地,体验一年一度的民俗文化节。2014年1月,河上镇东山村举办的年糕节已是第八届,人气旺盛,好评如潮。

据了解,河上镇的年糕节已有百年历史。作为萧山有名的村落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并正在打造具有趣味性、观赏性和值得品鉴的旅游亮点。一方面是美食的深度诱惑,一方面是浓浓的年味和文化底蕴,这不,在2015年的元旦,得力·郡望府邀请到了年糕节表演的师傅,请他们到项目现场,在萧山城区上演一场热闹、香浓、精彩的年糕节大戏!

民间年糕节,技术活换来的香糯美食

河上镇东山村年糕节已经举办八届了,名气传播在外,年年都吸引热爱民俗文化和年糕美味的市民前来观赏、品尝。

据了解,参加年糕节舂年糕的师傅,都是年龄50多岁的资历深厚的师傅,合作也有几十年了,他们力道大,配合默契,能制作出特别美味地道的年糕。“现场会准备很多道具,各式各样木桶、木盆、缸钵、石磨、蒸笼、捣臼、印模、糕板。大家可以看到制作年糕的整个流程。制作年糕的米可以用早籼米,做年糕时提前把米用水淘上几遍,捞起沥干,再放到石磨里磨成粉。做年糕时有好几个人进行分工,一般安排内行的人兑水搅拌好上笼蒸的米粉,这叫打‘糕花’。有专门烧火的,有专门司管蒸笼的。”一位师傅曾在年糕节时接受采访表示,“最精彩的数舂年糕的时候。将热腾腾的糕花放置于石臼中,用木槌搡年糕,我们会喊着口号‘嗨哟,嗨哟’,一搡一翻一嗨哟,大伙儿配合默契。”这个时候,舂年糕的师傅要配合默契,一槌一落显得很有节奏感。翻年糕的要不怕烫,这样制作出来的年糕才又香又糯。

等大家看到像白玉一样的年糕时,估计已经被香味诱惑很久了。据说,一笼香糯好吃的年糕出炉,从蒸糕花到搡年糕一共要花上40分钟左右的时间。不过当炒年糕、煎年糕、糖年糕等各式年糕上桌之时,你会发现这些时间的等待是值得的。美味的年糕将让品味者忘记一年的辛劳,且寄予来年更高的期待和愿景。

老底子的味道,民俗文化走进郡望府

22斤重的木槌,1500斤的大米,50岁以上的师傅,40分钟左右的等待,在年糕节这些数字中,其实有个最值得骄傲的数字:百年的历史。“祖辈、父辈都会舂年糕,这个活动历史悠久,是民俗活动,要继续传承下去的。”河上镇舂年糕的师傅说道。

而从河上蔓延出来的对年糕节的喜爱,来自于对淳朴饮食的一种追求,对老底子生活的一种怀念,对民俗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曾有人在年糕节时表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道具,从来没有见过年糕是这样制作出来的,看着可摸可感的舂年糕过程,吃着香喷喷的年糕,才觉得这才是过年的味道。热闹的年糕节氛围,来自大自然馈赠的美食加上合家劳作的过程,老底子的年味一点一点地从有嚼劲的年糕中渗透出来。

如今,年糕节已经成为河上镇的旅游金名片,年糕节除了制作年糕、品尝年糕外,还有各种表演,大家聚集一起喝喝茶、聊聊天,感受民俗的魅力。

11、河上镇跑男

今天(3月3日)据网友爆料《奔跑吧兄弟》第四季在萧山河上镇马家村录制,上午九点邓超、鹿晗、李晨、Angelababy、郑凯等已经进场。嘉宾有林允、张钧甯、马思纯、何穗、贾玲。该期节目将于2016年4月中旬左右开播。以下为网友曝光的路透图:(图片来源见水印)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旅游景点
查看更多
本地特产
入驻企业
页面已删除或不可用
返回 | 访问首页
访问出错了,请稍候再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