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概况
乌丹镇,设辖5个社区、25个行政村、18个嘎查。205省道和G16赤大高速公路过境。是赤峰市南北交通要冲。古迹有清代梵宗寺(俗称北大庙),元代全宁古城遗址。景点有布日敦诺尔湖、其甘诺尔旅游点。
地理位置
乌丹镇,原名“紫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中西部,是翁旗的旗政府所在地。距离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约九十Km,而从赤峰市驱车去的首都北京也只需4-7小时,坐火车也只要十小时就可到达.乌丹镇是赤峰市与北部的旗县区交通等的必经之地,当地人身处红山文化的发源地,热情好客!
”乌丹“蒙文名音译为“宝日浩特”,译成汉语为“紫城”。为避“紫禁城”之讳更名为“乌丹”。“乌”为黑,“丹”为红,二色相和即为紫色。
乌丹镇是一座具有1000多年建城史且历史文化底蕴极为深厚的城镇,辽代为全宁路,元代更名为鲁王城。清代举人赵玉丰曾赋诗《乌丹城怀古》,诗句“四面楼台公主第,万家灯火鲁王城”,描写了当时乌丹城的繁华景象。
关于鲁王城,清咸丰九年恩科举人(翁牛特旗人)赵玉丰(字蓝士号庚伯)有《乌丹城怀古》诗曰:
大元王气起开平,北建雄藩馆帝甥。
四面楼台公主第,万家灯火鲁王城。
当年战垒巡刁斗,此日荒田拾破铛。
落马河边重回首,满山禾黍自纵横。
元代诗人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写道:
东城无树起西风,百折河流绕塞通。
河上驱车应昌府,月明偏照鲁王城。
该镇镇内重点企业15家,其中建筑企业3家、铅锌企业4家、莹石企业2家、其它企业6家。重点项目11个,在建项目11个,分别是:李振水投资天通矿业铅锌采选项目、通辽王伟利投资的绿洲矿业大理石开发项目、辽宁乌苏里经贸公司与山东东岳集团合作整合莹石资源、红山区熊国强投资的新房子叶腊石探采项目、河南刘胜雷投资的银丰矿业八分地少龙山铅锌探采项目、元宝山常玉与松山区李秉全合作投资的翁旗金源矿业铅锌探采项目、宁城王振军投资的兴隆地铅锌探采项目、松山区李秉全投资的新地黑山咀铅锌探采项目、林东常国柱投资的三盛龙铅锌探采项目、张广投资的诚鑫矿业铅锌探采项目、疙瘩窝铺莹石探采项目。
聚力建设,加强监管,全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翁旗在乌丹镇西区建设中共投入资金2.3亿元。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投资2500万元启动了玉龙桥、清泉路、红山桥建设;投资3290万元开通了西城区、河南区的“三路一街”,即:玉龙路、清泉路、红山路和郎河街,总长度3930米,总硬化面积86600平方米,埋设管网总长度22000米;投资1.3亿元,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少郎河治理任务,完成1.5公里河道整治,建钢闸一座。本着打造精品化、规模化住宅小区的理念,在少郎河北组团规划住宅小区12个共150万平方米,正在建设的百合小区总建设面积47万平方米。已开工建设的红山路、新华街两侧商业街总长1730延长米,总铺筑面积14.52万平方米。为打造城市服务业品牌,引资1亿元建设绿海明珠四星级宾馆项目。为缓解城市集中供热矛盾,整合集中供热资源,引资2亿元,在乌丹镇西城区建设高标准集中供热站一处,设计供热面积800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占地60亩,年内完成投资8000万元,实现供热50万平方米。投资4260万元,建成污水处理厂一处。投资1980万元的垃圾处理厂建设扫尾工程正在进行中。从城镇建设需求出发,翁旗出台了《乌丹镇旧城改造管理办法》,将旧城改造与棚户区建设、经济适用房建设、廉租房建设相结合。2009年,翁旗共建廉租房4栋384套19205平方米,经济适用房2栋167套1万平方米。2010年旧城改造完成鲁王小区、吉祥家园、锦绣家园和三中东侧小区建设共13.5万平方米155户的任务;完成林业棚户区改造235户19777平方米的任务;完成216户1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建设任务。投资206万元实施了5条小巷治理工程,治理长度1510延长米,硬化巷道9700平方米。
翁牛特旗乌丹镇加大设施力度,通过成立组织、明确思路、组织参观、分解任务、制定奖惩措施等,1-6月份,已落实设施农业2030亩,其中:落实塑料大棚300亩,
日光温室
其中双窝铺村100亩春棚已定植;落实8个日光温室小区1730亩。其中:常汉布、山咀子、兴隆地三个日光温室小区已开工建设,8月份可实现定植。山咀子设施农业小区与正在实施的移民搬迁项目捆挷使用资金,将山咀子村三家组26户、127口人实施搬迁。
完成日光温室水利规划10处,完成塑料大棚水利规划2处。落实塑料大棚600亩,完成任务的87%,栽植品种为硬果西红柿和彩椒,落实日光温室1430亩,完成任务的143%,其中:常汉布村230亩日光温室小区已开工建设,山嘴子、东甸子、四道杖房、北大庙、兴隆地、黑塔子等六个200亩设施农业小区也将开工建设,预计8月份可实现定植。工作中,重点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解决设施农业资金筹措难问题,计划成立11个农牧民信用互助协会,登记证,其他10个协会按规范化要求,相关材料已上报,正在等待审核批准。二是解决销售市场问题,计划在长常汉布村建销售市场一处,占地面积20亩,地块已落实。三是解决技术服务问题,除旗里派的一名技术员外,又聘请了一名技术员,实行蹲棚指导,全程跟踪技术服务。
文化建设
教育
全镇辖完全小学17所,幼儿园2所,教学点15个,在校小学生4969人,幼儿人数945人,在岗教职工694人,专任教师合格率达100%,自治区教学能手2人,自治区骨干教师1人,市级教学能手18人,学科带头人13人,骨干教师79人,旗级教学能手59人,学科带头人18人。
文化体育
全镇有活动室5个,主要分布在五个社区,内有跑步机、棋牌、等健身器材,各种娱乐器材齐全。全镇有健身操队、秧歌队、太极拳队、门球队等43支,每天晚上,在紫城广场、体育场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设施建设
基本介绍
乌丹镇作为翁牛特旗的城关镇,是赤峰市通往北部旗县的必经之路,但我镇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能力低。为了彻底改变这种面貌,勤劳务实的紫城人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正在进行着艰苦卓绝奋斗,基础设施建设已得到较大的改善。
设施
2006年以来,在上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我镇新修油路60余公里,整修乡村砂石路870.56公里,对全镇90%以上的小巷进行了整修和硬化,硬化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基本实现了近郊乡村道路柏油化,远郊乡村道路主干线砂石化目标。我镇已形成了以赤大白铁路、赤大高速、省道S205线、县级道X228线为主,乡村公路为辅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电力设施。完成了电力自动化工程建设,2006年以来,新建变电站1座,架设6千伏农电线路150.49公里,新架矿区、砖厂等企业13KV生产专线59.66公里,农户通电照明率达到98%以上。
拉通网通公司有线电话线路290.62公里,全镇(农)话总容量达到12748门,小灵通用户12692户;网通宽带3148户;中国移动基站16座,手机用户81624户,中国移动手机用户占全镇总人口的68%。
建成覆盖全镇的光纤网络,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16000户,覆盖面达到40%,城区覆盖率达到98%。
继续坚持以水源工程为中心,大力实施节水灌溉项目。打配机电井42眼,埋设管道11.2千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400 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800亩。完成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1万亩;完成围栏封育1.5万亩,飞播补播2万亩。
全面加快西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步伐,拓宽城镇发展空间。积极支持房地产公司投资开发临街靠路和有开发价值的居民平房区,促动房地产开发、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等个体工商企业的快速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面积22.4万平方米。完成西区柳林路、玉龙路和古城街的一街两路风景植树任务。共栽植行道树1100株。协助旗建设部门建设玉龙公园,修建了西山景区0.5公里的上山水泥路。
翁旗,是翁旗着眼发挥项目集聚效应、强化城镇发展产业支撑,重点打造的加工制造业园区。园区分南、北两区,总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 积8平方公里,其中南区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北区规划面积19平方公里,近年来,南北两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亿多元,建成区均已实现了“六通一 平”。近年来,重点围绕大连、沈阳、京津唐等地区,开展园区招商引资。目前,已引进落地各类企业43家,协议总投资83亿元。2010年10月玉龙工业园 区被认定为自治区首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2012年2月,被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级工业园区。
南、北两区,在发展方向上各有侧重。按照功能定位,北区以发展机械加工产业为主,现有入驻企业23家,协议总投资48亿元。其中,机械加工类 企业13家,其他类企业10家。南区以发展轻工食品产业为主,目前南区入驻企业20家,协议总投资35亿元。其中,食品加工类企业15家,轻工纺织类企业 3家,医药类企业2家。目前,园区投产企业30家,在建企业13家。2012年,园区企业实现产值108亿元,安置就业6500人。
翁牛特旗,是旗委、旗政府立足翁旗实际,着眼长远发展确定的三产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园区位于玉龙桥南路西,赤大高速公路东,南环路北, 距火车站500米,赤大白铁路穿园区而过。规划总面积2000亩,其中一期占地面积为1140亩,概算总投资7亿元,规划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实际 建筑面积将达到45万平方米。主要由客货综合运输区、生产资料交易区、农副产品交易区、农机、汽车及配件交易区、工业品交易区、装饰家居材料交易区、粮食 仓储交易区等七个功能区组成。建设年限为2010至2013年,投入运营后,预计年平均营业额将达到1.79亿元,可实现利税2600万元。
园区二期工程占地约860亩,主要包括煤炭交易区、二手车市场交易区、建筑材料交易区、园区内铁路专用线及卸货平台等四个功能区。建设年限为2014至 2016年。 的建设,对提高我旗物流业的组织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转变物流运作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化布局,都 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祭敖包
蒙古族的传统祭祀活动很多,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等。其中祭敖包是各蒙古族居住地区普遍进行的祭祀活动。
“敖包”是蒙古语音译,亦作“鄂博”、“脑包”等,汉语的意思为“高堆子”。原是指在游牧交界之处及道路上用石块或泥土堆积起来以作标记的石堆或土堆。正如《清会典》所记:蒙古“游牧交界之所,无山无河为志者,垒石为志,谓之敖包”。后来逐渐被视为神灵的居所,被作为崇拜物加以祭祀和供奉。于是,原来的界标、路标就变成了祭祀山神、路神、村落保护神等神灵的场所。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选址建造。过去内蒙各盟旗、苏木和寺庙等都有自己公用的敖包,富裕的人家还建有家敖包,每座敖包还有各自的名称。
马奶节
蒙古族传统节日。以赞颂骏马和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主要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和鄂尔多斯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两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全羊席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和乌兰牧骑文艺演出或放电影等活动。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
那达慕
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原指蒙古族传统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和射箭。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包括多种文化娱乐内容的盛大庆典活动和物资交流活动。历史上的那达慕不受时间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军队出征、凯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型庆典等场合举行。今天的那达慕,每年在夏秋之交举行,一般是看当年牧业的生产情况,小丰收小开,大丰收大开。活动内容除了传统的“男子三竞技”,还有文艺演出、田径比赛和各类经济文化展览以及订货洽谈、物资交流等。
蒙古族年节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日阿",即白色的月。夏季水草丰茂、牛羊肥壮的时节,草原要举行那达幕大会,具体时间自定,这种节日性活动,规模可大可小,甚至一个家庭就可以举办。届时方圆几十里、上百里内的牧民都会举家骑马赶车(现在基本已改为现代交通工具)前去参加。其他节日还有由生产活动、宗教祭祀仪式演变成的祭敖包、马奶节、剪羊毛节等。此外,还有一个重大的祭事活动,这就是成吉思汗陵祭奠。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五月十五日、八月十二日和十月初三,在鄂尔多斯伊金霍洛举行四次隆重的祭奠活动。
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而且“白”在蒙古人心目中具有“开元”之意。关于蒙古年节传说不一。据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汉族历法,因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这就是蒙古族过“春节”的由来。蒙古族年节,虽然与汉族春节一致,并吸收了一些汉族习俗,如吃五更饺子,放鞭炮等,但也有很多蒙古族传统习俗。农牧区蒙古族在除夕之夜一般都要吃手扒肉、点篝火,以示合家团圆,辞旧迎新。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迎新酒”,亲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祥如意。在整个白月(正月)里,在草原上常会看到穿著节日盛装的牧民带着酒香和歌声,和着马蹄或汽车摩托车的伴奏,结伴走亲访友的热闹情景。
蒙古族待客
热情好客,待人诚恳,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美德。一见客人边握手、边问好:"塔赛奴!"(您好)。客人进入蒙古包后,家庭主妇便向客人双手敬献喷香的奶茶。同时摆上黄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炒米等食品,供客人食用。客人要住宿,晚饭就是手把肉、美酒、面条或蒙古包子等。客人告别时,全家出蒙古包欢送,祝客人一路平安,欢迎再次光临。现在的农区一般同汉族一样,炒各种菜加美酒招待客人。
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的一种传统礼节。哈达是一种礼仪用品。拜佛、祭祀、婚丧、拜年以及对长辈和贵宾表示尊敬等都需要使用哈达。哈达以丝绸为料,一般为白色、浅蓝色和黄色。长度通常为五尺左右,宽度不等。有的绣有"云林"、"八宝"等民间花纹图案。对长辈献哈达时,献者略弯腰向前倾,双手捧过头,哈达对折起来,折缝向着长者;对平辈,双手平举递给对方;对小辈,一般将哈达搭在脖子上。
蒙古族婚俗
蒙古族有抢婚和聘婚两种婚姻制度。抢婚是奴隶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13世纪以前,蒙古族社会多半为抢婚制。公元13世纪以后,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即普遍实行聘婚制。求亲,是青年男女在定亲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亲,如果女方家同意,就可以定亲。
蒙古族多彩的服饰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蒙古族的服饰似乎很简单,无非就是一件袍子,一双靴子而已。其实,蒙古族的服饰是非常复杂而丰富多彩的。不仅各地形制有别,而且有年龄、婚否及盛装与常服之别。
蒙古族服饰主要包括首饰、袍子、腰带、靴子四个部分,如下:
首饰
大致可分为头饰、项饰、胸饰、腰饰、手饰等五大类。头饰主要有头巾、帽子、头带、头圈、辫钳、辫套、头钗、头簪、耳环、耳坠等,是蒙古族首饰中最绚丽的部分。如"顾古冠"是元代蒙古族已婚女子流行的高冠,高约1尺,顶部为四边形,上面包裹着五颜六色的绸缎,缀有各种宝石、琥珀、串珠、玉片及孔雀羽毛、野鸡尾毛等装饰物,制作精美,绚丽多姿。
妇女们平时一般多罩头巾。头巾大约丈余长,颜色多种多样。质料有布、麻、绸、绢等。姑娘们喜欢将头巾缠在头上,然后在右侧挽一个小结,把头巾的穗头垂下来。已婚妇女们则用头巾包住头顶后,缠一圈,不留穗头。在庄重的场合还要戴上绣有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等花纹图案的帽子。帽顶上有红色穗子和闪光明亮的帽顶宝石。
传说这种习俗始于成吉思汗时期。当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之后,下令每个人都要罩头巾,以表示头颅上飘有旌旗之角,希冀民族强大之精神常在。从结婚、告别姑娘生活的那天起,妇女们便要开始佩戴雍容华贵的盛装首饰了。蒙古族的盛装头饰,以鄂尔多斯地区的最为典型。这种头饰汉译为"头带",主要由"连垂"和"发套"两部分组成。不仅制作工艺精湛,而且多用数百颗珊瑚、数十条银链、珍珠串和许多银环、银片以及玛瑙、玉石等穿缀而成。装扮起来可谓珠帘垂面、琳琅满目。一付头带一般都重达三、四斤,有的可达十余斤。据说一付高档的头带,过去往往要用几群好马或数百峰好驼才能换取。
蒙古袍
在内蒙古、新疆等地牧区,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俗称"蒙古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冬季穿皮袍、棉袍。男袍一般都比较肥大,女袍则比较紧身,以显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条和健美。其式样和颜色因地因人而略有差异。一般蒙古袍的特点是宽大袖长、高领、右衽,多数地区下端不开衩。袍子的边沿、袖口、领口多以绸缎花边、云卷图案或虎、豹、水獭、貂鼠等皮毛装饰。既美观大方,又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冬天防寒护膝,夏天防蚊虫叮咬、遮暴晒。行可当衣,卧可作被。鄂尔多斯等地的蒙古人还喜欢在袍外套穿长短不一的坎肩。
蒙古民族服装的配套部件之一。蒙古人爱穿靴子,蒙古靴分分布靴、皮靴和毡靴三种,根据季节选用。布靴多用厚布或帆布制成,穿起来柔软、轻便。皮靴多用牛皮制成,结实耐用,防水抗寒性能好。其式样大体分靴尖上卷、半卷和平底不卷的三种,分别适宜在沙漠、干旱草原和湿润草原上行走。毡靴用羊毛模压而成。蒙古靴做工精细考究,靴帮、靴靿上多绣制或剪贴有精美的花纹图案。靴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非常适应自然环境。骑马时能护踝壮胆,勾踏马镫;行路时能防沙防害,减少阻力,又能防寒防蛇。
范冰冰、韩庚新片-赤峰玉龙沙湖!
2014年10月9日新闻
李玉执导、范冰冰、韩庚主演的电影前不久进驻赤峰玉龙沙湖景区完成影片部分拍摄任务,拍摄期间,玉龙沙湖景区全力协助配合影片的拍摄工作。
范爷近日在微博贴出一组与韩庚、李玉导演在景区的合照并大赞:“赤峰,玉龙沙湖,我们好High呀!”
范冰冰和李玉曾合作过《苹果》、《观音山》、《二次曝光》三部影片,此次,又有“男神”韩庚的加盟,范李二人的四度合作备受期待!
电影根据冯唐的同名小说改编,小说讲述男孩秋水考上医科大学,在两个女生间游走,并与一群损友鬼混的青春故事。
方励是的制片人之一,他之前与李玉合作了《观音山》、《二次曝光》等电影。
的出品方有果麦文化公司,这家公司由出版人路金波成立,之前该公司刚刚参与投资了韩寒的导演处女作《后会无期》,而玉龙沙湖景区又是《后会无期》影片取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