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微报 - 宣和乡:有一座可

宣和乡:有一座可谈风花雪月的古村落

赞(0浏览数:2184

分享到创建人:都是天使惹的祸

春天,万物萌动,在这个充满生命原始本能力量的日子里,在福建有一个特别清新特别符合呼唤春天气质的节日,它就是连城培田的“春耕节”。在这一天,村民们都会组织游五谷神。“春耕节”所在的镇在哪呢?它就是宣和乡,宣和乡位于福建省连城县西部,东邻文亨镇与林坊乡,南接朋口镇,西靠长汀县境,北依罗坊乡。宣和乡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培田古民居建筑群闻名遐迩,古民居建筑群客家文化底蕴深厚,建筑风格独特,让人震撼。该乡还是鱼米之乡,盛产烤烟、席草、青果、大豆、香菇等,而宣和米冻,米粉和茶叶尤其著名,以其色、香、味俱全而遐迩皆知。 点击查看余下全文
全部成员»小镇成员1人
h申请加入小镇成员
动态
宣和乡:有一座可谈风花雪月的古村落介绍
查看更多S
1、历史沿革

宋代,宣和是长汀县古田乡的河源上里,1956年3月划入连城,并入朋口区。1958年成立宣和公社,1984年改公社为乡;境内北部和西部属山区,尤其西北部的前进村一带,山壑纵横,溪涧交错,其中田源是贯穿宣和境内的河源溪主要发源点;东南部从培田以下至洋背沿河源溪两岸为河谷盆地、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产,年可二熟。新中国成立后,修建大小水坝数十处,水渠2条,长达10余里;兴建大小水电站10多座,加上纵横交错的溪流,宣和成为鱼米之乡,主要物产有木材、松脂、土纸、烤烟、席草、青果、大豆、香菇等,宣和米冻和茶叶尤其著名,科南村茶场为全乡最大茶场,以其色、香、味俱全而遐迩皆知。

2、乡镇概况

宣和乡位于连城西部,东邻文亨乡,南接朋口镇,西靠长汀县境,北依罗坊乡。1987年时,面积100.42平方公里,耕地13416亩,人口12812人,平均每平方公里128人。自然村56个,划分为11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地中曹村,离县城37公里;有县乡公路与国道319(厦成线)交汇。

3、自然资源

宣和乡丰富,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稀土、大理石、硅石等。宣和乡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培田古民居建筑群闻名遐迩,古民居建筑群客家文化底蕴深厚,建筑风格独特,培田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宣和发展旅游经济具有一定的潜力。 宣和乡土地肥沃,气侯温和,雨量充沛,发展种植业、畜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农业以种植茶叶、水稻、烤烟、薯类为主,其中茶叶、烤烟为宣和的特色产业,宣和绿茶在闽西享有一定的声誉,所产烟叶产量高,质量优,全乡种植面积均在2900余亩,烤烟生产已成为宣和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除此以外,宣和的淮山及群众养殖的河源鸡、福建黄兔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2005年全乡种植淮山1000亩,河源鸡存栏5万多只,出栏1万只,黄兔存栏3万只,出栏4万只。除了种养业以处,当地群众主要以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升星等几个村的群众自发发展鞋垫等手工业加工,2005年全乡生产鞋垫700余万双。产品畅销三明、漳州、厦门等地,是该乡的重要特产。我乡生产的鞋垫 畅销三明、漳州、厦门等地,鞋垫加工成为宣和的一大特色产业。

4、历史名人

宣和乡人才辈出。较知名者有宋代礼部侍郎傅正先、中宪大夫曹远生;清代武进士吴拨魁(光绪帝之侍卫);民国初期有吴建德留日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积极讨袁反帝;后有吴旭初、吴树均、吴乃青(吴建新)与周总理一道留法勤工俭学,谋求富国强帮之路。解放战争时期,宣和还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闽西义勇军独立第七团,由曹晖任团长,为解放永安、连城作出了贡献。已经查明认定的烈士有吴日新、曹进古等32人。

宣和三面环山,中间峡平原,森林茂盛。河源溪是全乡10条溪河的汇流,并串穿全乡9个村。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9℃,年平均降雨量1823毫米,年无霜期275天。

5、科学教育

文化教育及各项事业稳步发展。1951年,全乡仅8所全日制小学。1993年,全乡11所完小全部新建了规模化教学大楼,并配齐了附设设施;连城县宣和中学新建了教学楼、试验楼、综合楼、教工和学生宿舍楼,有14个教学班。1992年全乡中、小学通过省、地县“六项督导”和“实验教学”验收,均达优级水平。全乡有1座电影院及2所录像厅,还有2个村办汉剧团和1个木偶剧团。水电设施配套完整,高压电网与闽东电网并网,输电正常。通讯设施先进,装1400门程控电话可与世界各地随时联系。

6、文化特色

民俗文化

进公太、夜晚游花灯也是 宣和特色之一,由“河源十三坊”组成,每个姓氏13年轮1回,入(迎)公太对于宣和人来说是个盛大的日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王审知(闽王).夜晚游花灯不但样式多而且又长.

美食文化

宣和米冻为宣和人民逢年过节必备美食。

7、培田村“春耕节”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来源:首席村妇&老鼠皇帝周游世界记

在《诗经·郑风·溱洧》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看不懂?没事,一句话就解释清楚了:

这是发生在2500年前的“约吗”的故事,而且是女生主动。

结局是:约。

果然是女追男隔层纱啊。

所以,想嫁的单身女青年们不妨学习下你祖的豪迈与奔放,不定分分钟就推倒男神了。

据说故事发生时间在农历三月三,于是爱掉书袋的人纷纷表示这才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情人节,你们那些过214的都是数典忘祖,我们自己的这个比人家早了1000多年好吗?!

三月三,是个特别春情勃发的日子。

清明过后,万物萌动,莺飞草长,又到了动物们求偶交欢的季节……在这个充满生命原始本能力量的日子里,我国各族人民纷纷拿出看家本领以各种形式去庆祝冬去春来/找对象/驱魔消灾/祈求丰收,比如壮族的唱歌比赛,比如土家族的鸡蛋开会,比如布依族的地蚕会,又比如黎族的相亲大会“谈爱日”。

在这些众多的节日当中,有一个显得特别清新特别符合呼唤春天简称“叫春”的气质,这就是连城培田的“春耕节”。

在著名的纵横家鬼谷子先生的作品《鬼谷子·持枢·全篇》中,有这样一句:“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

意思就是说只有春天好好干活秋天才有收成才能安全过冬,所以,三月三,顶顶重要的事儿是:种地!

这么一讲,是不是觉得小村培田太有文化了太有传承意思了呢。

三月三那天,起个大早赶到素有中国民间故宫之称的培田古村,老远就听到锣鼓喧天,素来清净的村子更是显得喜气洋洋,问清楚路人具体情况之后,直直向前去寻游五谷神的队伍。在村内牌坊处,但见大队人马以各种装束敲锣打鼓为五谷神开路,各种年纪的人们或舞龙或举华盖以壮声势,更有信众手持肃静回避等牌子招摇过市,端端地威风。

最吸引人眼球的当属:客家船灯队。

但见一男子作农夫装扮,头戴饰花草帽,身穿对襟小褂,深色裤子裤腿碎成布条(莫名有种今年春天最潮的流苏牛仔裤的即视感),手拉红绳,绳通花船,船中一女子,旁另有一女子持船桨。

三人且舞且行,那船夫无比入戏,特别有职业道德,引得无数人竞相追随,待到主会场,三人做最后表演,二女子轮番上其身,那画面,也是略有些少儿不宜。

也是直接呼应了三月三原本是个纯情萌发的日子的主旋律……

游行的队伍在穿过古村的大小巷道之后,绕湖而行,缘田间地头前进,五谷神君,傲娇地逡巡在他的地盘,睥睨广大看热闹的群众。

最后,五谷神君被请到主会场,村中大佬们齐聚一堂,身穿中式长袍,备下猪鸡鱼,为其烧香敬酒下跪请安唱高调,大约是祈求其保佑风调雨顺的意思。

培田作为民间故宫,大量古建保存良好,在她的开发上,当地政府跟人民大学等组织合作,寻求一种保护和发展并行的可存续的途径。

我一直认为,村庄也好,建筑也罢,其实跟人并无区别,既有生,定有死,但活着时怎样才能更精彩些、若要死如何死的好看一点也是同样需要思考的问题,城市人追求返璞归真回村去看热闹,村民也有追求现代生活舒适性的权利,如何平衡是个大命题,培田在探索,其中也包括举行诸如“春耕节”之类洋溢着传统色彩的活动,既为招来眼球,亦是一种传承与发扬。

游五谷神活动结束后,还可以参与学习插秧、耕田等农活。

旅游景点
本地特产
查看更多
页面已删除或不可用
返回 | 访问首页
访问出错了,请稍候再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