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辖镇。1949年为淅河区,1958年改先锋公社,1975年改淅河公社,1987年建镇。
位于市境东部,距随州城10公里。面积201.5平方公里,人口10万。汉丹铁路,316国道穿镇而过。
辖李家店、邵家岗、汪家冲、高桥、涂家桥、沙河庙、金家屯、蒋家寨、平堰寨、东花园、燕子湾、李家寨、华家湾、东王家湾、魏岗、杨家湾、马家湾、沙畈、老孙家湾、包家铺、魏家二湾、刘家土城、刘包子湾、、樊家冲、大庙、闻家井、魏家老湾、庙湾、陈畈、楼不湾、六合寨、龙咀、马垱、沿河、周家冲、严家山、碑家岗、罗家井、高家滩、桃园寨、马家铺、杨家畈、梁家畈、孙家畈、方家台、聂家咀、费家屯、余家畈、向家畈、光化铺、庙感铺、曹家台、方台、红灯、曹家洼、黄河口、水浒庙57个村委会和老街、云龙街、东门口3个居委会。是粮棉生产基地和工业镇。
淅河镇辖5个居委会、39个村委会:云龙街、东门口、老街、二棉、大堰坡、余家畈、桥头、光化、虹桥、幸福、土城、大庙、樊家冲、兴建、陈畈、楼子湾、两仙山、东星、碑家岗、先觉庙、阳光、魏岗、人民桥、老孙家湾、高岗、梨园、沙河、金屯、蒋家寨、东花园、聂家咀、费家屯、魏家畈、青春、长岭、白龙港、赵家咀、府君山、新店、双堰、青龙店、永青、独山、挑水河。
淅河镇通讯快捷,光纤电缆,联通移动,程控电话,网络信息连接海内外。电力充足,拥有11万伏、22万伏双线路高压输电变电站,总容量6350KVA,用供电保证率100%。水源充沛,漂河、府河绕镇区而流,镇内拥有蓄水量2亿多立方米的先觉庙、马鞍山两座大、中型水库和通过净化处理日供水能力3万吨的自来水厂。地域平坦,沿316国道有3平方公里开阔的黄金地段有待开发。突出历史文化名域的神韵与风采,追求现代开放城市的气魄与胸怀——随州人用这样的形象定位,来改造和妆扮自己的家园。市政广场、神农大道、白云大道、波导路等市政工程全面启动并相继竣工;沿河大道、316烈山大道、解放路商业步行街高标准包装改造,立交桥维修、明珠广场植绿、白云山公园商业旅游街和88条街巷道路建设等工程的实施,全面提升了城市功能;白云湖水库即将完工蓄水,届时白云湖将成为仅次于东湖的第二大城区内湖;城南新区标志性建筑市政大楼正式投入使用;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建成现代化住宅小区和商业步行街12处,市区街道已形成五纵六横的大格局。城区面积达43平方公里,人口40余万。武汉至安康复线铁路、西宁铁路及与武康铁路的唯一联接线,312国道、316国道、l07国道贯穿全境,汉十高速公路和随岳高速公路均在随州城郊交汇,麻竹高速公路经过随州开发区淅河镇。
据考古发掘表明,在距今5000年至6000年前,已有一支远古人类在随州生息劳作。1957年6月,湖北省文管会文物调查组在距随州市淅河镇区约5公里的山地采集到一件石英岩打制的石器。经专家鉴定,确认这件石器是旧石器。这是湖北乃至长江流域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遗物。随州境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文物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已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50余处,新石器时代文物近几年来3000件。其中,较著名的有淅河西花园遗址和三里岗冷皮垭遗址。淅河西花园遗址距随州城约20公里,遗址分上下二层。下层因潜入水面以下,未能大规模发掘,从出土少部分遗物来看,已证实其文化内涵与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类似。上层为屈家岭文化层。在这一层中发掘房基5座,皆由红烧土块堆积而成,木骨泥墙,茅草盖顶。还发现大量稻谷壳、窖穴、成人墓葬、儿童瓮棺葬及当时人们使用的石刀、石铲、石斧、石锛等生产工具和彩陶壶、杯、钵、豆、碗、罐、鼎、盆、锅、甑、空心陶器、玉珠等大量生活用具和工艺品。三里岗冷皮垭遗址距随州城西南约40公里。遗址中不仅出土了磨制石斧、石刀、石镰、石箭镞等石器,而且出土了夹砂陶、泥质灰陶及泥质磨光黑陶等陶器,尢其以彩绘蛋壳黑陶最为典型,还发现了大量含稻谷壳的红绕土块。经专家分析鉴定,其文化内涵包括屈家岭文化和中原地区龙山文化这两种文化遗存。
大约5000年至6000年前,炎帝神农部落在随州一带繁衍生息。关于炎帝神农其人,据大量文献记载和当今学者考证,有“一人说”,即炎帝就是神农,神农就是炎帝;有“合二而一说”,即春秋早期时,炎帝、神农分见文献,春秋中期后,周人与楚蛮融合,南北方共尊的炎帝、神农合成炎帝神农氏。两种称号合二而一过程大致完成于秦汉之际。也有“代表说”,“文化英雄说“,即炎神农是新石器中晚期南方部落首领的优秀代表,是中华民族创世的”文化英雄“。关于炎帝神农的生地,据大量史籍记载,有“厉山说”,即炎帝神农“起列山,谓列山氏,今随厉乡是也”。厉乡位于今随州北,此说代代相因,足证不谬。也有“宝鸡说”、“华阳说”、“迁徙说”。但随枣走廊西花园、冷皮垭、雕龙碑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表明:炎帝神农具有深刻的南方属性,汉水中游的随州厉山一带是炎帝神农兴起之地及活动的中心地带。炎帝神农部落在这里发明了“烈山泽而焚之”的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法,首创耒耜等农业生产工具,首创种植业,制作陶器,首创纺织业,发明医药、煮盐,首作琴瑟,始作集市,开创中华民族的农业文明之先河,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演进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以西周封国随为名。春秋分属随、厉、唐三国。战国末属楚,置随县。西魏大统元年(公元535年)置随州。1949年属孝感专区。1952年属襄阳专区。1970年属襄阳地区。1983年撤销随县,并入随州市淅河镇,属襄樊市。1994年属省直管市。2000年设立地级随州市淅河镇。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随县,将随县的行政区域并入随州市淅河镇(县级)。
1988年10月1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应山县,设立广水市(县级)。
1994年,湖北省政府将随州市淅河镇由襄樊市代管改为省直辖。
2000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1)撤销省直辖县级随州市淅河镇,设立地级随州市淅河镇。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曾都区。(2)随州市淅河镇设立曾都区,以原县级随州市淅河镇的行政区域为曾都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烈山大道。(3)将孝感市代管的广水市划归地级随州。
随州市淅河镇淅河镇物产丰富。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铁、铀、铝、铅、重晶石、大理石、石灰石、钾长石、花岗石、磷矿石、稀土和石棉数百种,其中重晶石储量丰富,质量居全国之冠、储量居全省之首。随州素有“鄂北粮仓”之称,建有优质大米、优质麦、优质棉、优质茶、菜牛、瘦肉型猪、蜂蜜、食用菌八大商品生产基地;银杏、蜈蚣、蜂蜜、中药材、柞蚕等名列全国榜首;银杏、香菇、茶叶、葛根等闻名海内外。
红梅李是随州开发的新特产,列为全市多种经营的龙头产品。该品种属桃李嫁接后的优良品种,产量高、品味纯甘甜可口,颇受群众欢迎。开始在随西双河镇试种成功,后来推广到全市。年产神农李18000吨,市场销路看好。计划以尚市镇为中心的10个乡镇扩大种植面积6700公顷,形成稳产高产的神农李高产带。
随州盛产大枣,个大肉丰,形体均匀,赛过秤砣,故称秤砣枣。集中产地在安居、新街、厉山、尚市、唐镇、万福店等地,年产1800吨。该枣炙制的蜜枣,色黄似金,又名金黄蜜枣。体肥肉厚,甜如甘饴、沙酥爽口,营养丰富。湖北十大名产之一,明清为皇帝贡品。全市年产蜜枣755吨,现为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
香姑是随州主要出口创汇产品。随州香姑以个匀、肉厚、杆粗短、发头大的特色而闻名中外。随西南大洪山区和随东北桐柏山区为主要产地,80%以上的农户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分散种养。年产香姑3000吨,其中“编钟牌”香姑2000吨,获国家优质产品一等奖。三里岗香姑市场是中南地区较大的香姑集散中心,年成交额近亿元,有力的促进了随州香姑生产。
随州有着种植茶叶的悠久历史,茶叶产量大,质量好,目前已形成以洪山、何店、草店为中心的多个茶叶基地,所产茶叶多次荣获省优、部优称号,是湖北省茶叶主产区之一。其中最著名的当数车云山毛尖。车云毛尖是我国传统名茶,产于随州市淅河镇淅河镇北部车云山。车云山茶叶,历史悠久,早在清代光绪三十二年,从六安引种栽培,经茶农精工细制,创造出外形紧细圆直,锋豪显露;内质香高味醇,甜凉生津,色泽嫩绿,汤清叶绿的佳品毛尖。在1915年曾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赛展。常饮此茶,能促进血液循环,恢复疲劳,解油腻、利尿、助消化,可以提神,醒酒、解毒,对高压,动脉硬化,都有一定的疗效。解放后,此茶已作为全国名茶之一,载入了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茶》。
又名白果,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植物学家常把银杏与恐龙相提并论,并有植物界的大熊猫之称。银杏属于干果类,在诸多的干果中,银杏的经济价值排名第三。白果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食用和药用。食用白果,养生延年。白果的药用主要体现在医药、农药和兽药3个方面。随州银杏产业以中国蓝田集团为依托,已初具规模。随州万和镇有许多千年银杏,是世界三大银杏部落之一。
野生葛根素有“亚洲人参”之美誉,1998年卫生部将其列为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天然植物。经科学检测,葛根富含丰富的微量元素、氨基酸、葛根素、黄酮素、淀粉、异黄酮成分、葛根甙类、三萜类、生物碱及其他活性成分等多种营养成分及钙、铁、铜等10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华佗遗书》、《中华药典》、《药王全书》、《传世藏书》等中医经典中都有详细介绍.葛根淀粉曾是贡品,有食用、药用、特殊工业用三方面的用途,葛根和葛叶所含的黄酮有多种确切的保健作用,其临床应用显示出速效和高效的难得特色。葛粉不但有独特诱人的风味,其口感和食疗价值也是上乘。
随州市淅河镇淅河镇曾都区洪山鸡是本省的优良地方名特品种之一,原产于曾都区洪山镇,现分布洪山、长岗、三里岗、涢阳、环潭等地。在体型上,分为“黄嘴、黄毛、黄脚、垂尾”和“黄嘴、黄毛、黄脚、翘尾”两个类型,由于具备黄嘴、黄毛、黄脚、翘尾两个类型,由于具备黄嘴、黄毛、黄脚的特点,所以又称“三黄鸡”。在香港市场十分走俏。“三黄鸡”之所以深受港澳市场欢迎,是由于它外貌美观,品质优良,皮嫩肉细,汤鲜味美,别具一格,仅香港市场,每年需“三黄鸡”150万至200万只。为此,1973年,国务院以三十三号文件指定,随州“三黄鸡”为中国“名贵鸡”。
淅河镇工业基础雄厚,镇区已形成了以机械、纺织、时装、化工、家具、建筑、建材为支柱的工业体系,有逾亿元的存量资产,尤其纺织服饰工业基础雄厚。现有景康服饰(集团)有限公司、联力针织有限公司、宝成(随州)皮件有限公司、随州新成皮革有限公司等出口创汇型服饰企业和兴发纺织企业公司、大地纺织公司、联益纺织材料公司、本实纺织器材厂、淅河纺织配件厂、环泰棉毡厂七家纺织企业。2004年完成现价工业产值30000万元,利税2500万元,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
河镇农业特产丰富,农作物以稻谷、小麦、棉花、芝麻、油菜为主,大麦、大豆、花生、薯类、茶叶为次。畜禽养殖发展较快,主要有猪、牛、羊、鸡、鸭、鹅等,镇内有生猪养殖基地十余处,年出栏牲猪10万头以上,养鸡大户1000余户。
文教卫事业发达,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设施达到城镇化水平,幼儿园、小学、初中教学设施完善,教育质量居全市榜首。
在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绿色经济的发展,最大的突破点在于向大自然要绿色电能,在水电、火电没有基础的条件下将目光转向风能、光能和生物能。“十二五”期间,年均向大自然要绿色电能20多亿度,成为全省最大新能源城市。2012年,国内能源巨头之一的华润集团率先在随州开发风电,“破冰”随州新能源。华润在随北二妹山建设装机容量15万千瓦的风电场,尔后将目光转向天河口区域,建设了99台风电机组。目前,华润在随州已建成风电场5个,总装机25万千瓦,改写了随州无电源点的历史。华能、中广核、湖北能源等知名能源企业纷纷抢滩随州风电。“十二五”期间,随州规划了二妹山、大洪山、中华山等5个风场区,总装机83万千瓦。达到发电能力后,年可发电16.6亿度。在大力开发风电项目的同时,光伏发电也逐渐萌芽。随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淅河镇马鞍山,100兆瓦的地面光伏电站已安装50兆瓦,2014年底已实现整体并网发电。随着光伏发电的兴起,包括中广核、华电、华能等众多能源巨头,纷纷抢滩随州,建设光伏电站。“十二五”,全市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为200兆瓦,发电规模全省第一。按年可利用光照1000小时计算,全市光伏年发电2亿度。针对秸秆、稻草等资源丰富实际,为有效利用生物质能源,积极探索生物质发电。省发改委核准的随县厚德生物质发电项目,总装机30兆瓦,建成后年消耗生物质25万吨,年发电量达1.7亿度。照此计算,“十二五”末,每年可向大自然要绿色电能20多亿度,占全市总用电量的60%左右。新能源发展调整了能源结构,节能、环保、绿色,拉动随州“绿色经济”大步前进。
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出实招。一是协调生产要素保障。市政府拿出财政资金,分别与建行、工行推广“助保贷”、“政银集合贷”。两家银行分别以市财政资金1亿元和6000万元作担保,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目前,建行和工行分别为工业企业贷款2.318亿元、2.787亿元;全市15家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47.9亿元。极大地缓解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难题。二是坚持“一企一策”帮扶服务。市“四大家”领导牵头为33家包保企业解决了一批困扰多年的“疑难杂症”。深入开展“一企一策”帮扶,50家重点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66个,目前已解决62个。提请市委市政府先后组织专汽产业、铸造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中重点企业召开专题办公会20多次,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科技创新、金融扶持、战略重组等方面的“梗阻”。
发展壮实力。
2014年,曾都区铸造产业集群获省经信委批复进入全省重点支持的产业集群行列,成为全市第4个进入全省重点培育的成长型产业集群,与市直的专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随县的香菇产业集群、广水市的风机产业集群并驾齐驱,竞相发展,从而真正形成了一县一产业、一县一集群、一县一名片的格局。专汽产业完善研发、检测、信息、展览等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增强了发展的底蕴,提升了影响力;香菇产业出口势头强劲,总量及增幅位居全省前列;风机产业逐步转型升级,部分产品进入新兴市场,如地铁、电力、污水处理等行业;铸造产业新增8家企业获得准入许可,至此全市获得准入许可的铸造企业已有11家。截至2014年底,4大产业集群累计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53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2.8%。
专汽之都建设显实绩。
深入开展专汽行业整顿规范工作,加大执法力度,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行为,规范了全市专汽行业生产经营秩序,推进专汽产业绿色健康发展。在行业管理上做了积极探索和创新,制定了有资质企业兼并重组无资质企业“五统一”实施细则、专汽企业临牌发放工作机制、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和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有利于产业规范健康发展的文件。建设专汽博览中心,通过精心筹备,随州专汽博览中心一期工程已完工,于10月16日投入使用,将成为连接企业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积极申报专用车生产资质,全年新增2家专用车生产资质,4家获工信部备案。被工信部授予“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专用汽车产业试点地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称号,被科技部授予“国家专用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称号,被省经信委授予“专用汽车·湖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汽车机械产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达9件,品牌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以建设“中国专汽之都”、“中国风机名城”和争创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为重点,加快做大工业总量,调优工业结构。一要狠抓传统产业升级,推动汽车机械、农产品加工、医药化工、冶金建材等产业转型发展。突出抓好专汽行业集中整顿,促进行业自律,继续推行“五统一”管理模式,支持曾都区湖北专用汽车产业园建设,办好2015中国(随州)专汽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扎实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二要狠抓新型产业壮大,扶持发展电子信息、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界山等3个风电场并网发电,推动马鞍山光伏电站竣工投产,力争全市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兆瓦。狠抓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与央企省企对接合作,积极推进湖北三环与全力公司重组,承接健民集团项目向随州转移,力争新增混合所有制企业5家以上、投资20亿元以上。三要狠抓县域工业发展,加快构建以随县农产品加工、广水风机、曾都铸造和专用汽车等为支柱的县域工业体系,促进县域经济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支持高新区“四园两区”建设,做大做优发展平台,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确保创建国家高新区一举成功。狠抓创新驱动战略,组建专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科技孵化器、专汽研究院创新能力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突破10%。新增中国驰名和省著名商标6件以上、湖北名牌产品5个以上。
以壮大粮食、食用菌、蔬菜、养殖、林果、农产品加工等特色板块为重点,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政策、资本、项目、科技融合,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力优化农业产出结构,以发展绿色、特色、品牌农产品为主攻方向,坚持稳粮增收、提高综合效益,推广节水作物和节水模式,确保粮食增产2.5万吨。进一步扩大畜禽、食用菌、木本油料、蔬菜、应时鲜果等特色基地规模。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推动农产品电商、物流、冷链等对接直销。突破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新增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
以办好乙未年寻根节和第25届中国(随州)兰花博览会为契机,以争创湖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试验区和鄂北交通物流中心为重点,加快发展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大力推进炎帝故里文化旅游区创建5A级景区,全面提升软硬件设施,力争年内通过验收。启动大洪山5A级景区创建工作,支持抱朴谷隐修主题公园、昱辰观光农业示范园、桃源村、三潭等景区创4A。整合旅游促销资金、平台和渠道,开发利用新媒体,探索发展智慧旅游,创作一批影视宣传作品,全方位推介炎帝故里、编钟之乡、佛教名山、千年银杏谷、西游神话世界等文化旅游品牌。实施游客满意度提升工程,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7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5亿元。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电子商务区域总部和营运中心、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加强网络交易市场和快递行业监管。落实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快随州综合物流园等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完善客货运站场布局。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扶持壮大限上商贸企业,引导房地产业健康、规范发展,促进智能家电、文化创意等新型消费,进一步扩大医疗健康、家政服务、法律咨询等消费需求,促进居民消费更加个性化、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