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河街道办事处位于胶州市新城区,辖3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6万人,总面积33.7平方公里,是胶州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三里河原始文化遗址”所在地,国内外著名“胶州大白菜”的原产地,清代大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高凤翰先生故乡位于辖区,建有“高凤翰纪念馆”,处处彰显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办事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青岛国际机场40公里,青岛货运码头50公里,青岛前湾港40公里,同三高速公路、胶黄铁路穿越境内,环胶州湾高速公路、海尔大道、香港路、澳门路、北京路、扬州路、广州路、常州路等干道纵横交错,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通讯、邮政、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完善齐备。
三里河历史文化气息浓厚。辖区内集中了市委党校、海洋大学青岛分校、青岛电大胶州分校、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青岛第二卫生学校、胶州市实验初中、第十中学和多所标准化小学及幼儿园,高、中、初、幼完整的现代文化教育体系已基本形成。已建成的国家AAA级景区--三里河文化公园、高凤翰纪念馆、胶州市文化市场和即将建设的三里河仿古文化街、莒国都旧址--介亭公园、占地万亩的休闲农业观光园,使这个现代化的新城区在活力中彰显厚重与大气。
三里河二三产业发达,已形成商贸物流、汽车制造、机械电子、服装鞋帽、电力钢构等几大特色产业集群,辖区内有胶州市第一家五星级酒店--时代锦江大酒店,华鲁国际商务中心、银座购物中心、利群购物广场等现代商贸机构设施项目正逐步建成。拥有全市最大的文化市场、蔬菜果品批发市场、生猪交易屠宰市场,专业木材批发市场等,粮食市场、粮油物流中心等大型市场也正在规划建设中,投资7亿元的现代农业物流港项目也已正式启动。
2009全处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1农民人均纯收入10499和办事处先后被评为青岛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岛市平安建设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村务公开示范镇等。
三里河街道办事处把符合城市功能和新城区规划要求的三产项目作为招商引资重点,着力发展“楼宇”经济、休闲经济、总部经济。
一是以利群购物广场、银座商场为龙头,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争取利群购物广场年内开业、加快银座商场工程进度、力促与香港合资、总投资5000万美元的时代锦江大酒店开工建设。同时,力争年内再引进几家知名三产企业,使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二是结合庄里头片区改造建设的有利时机,打造高档商业步行街、大型购物广场。同时,创造条件促进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利用商业银行县级分行门槛取消的机遇,按照市政府规划,引进几家商业银行分行,打造金融中心。
三是依托区位优势,打造新商圈。打造好位于扬州路中段至北京路之间、配备有地下停车设施的综合农贸购物中心;打造好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周边的商贸圈;借助广州南路开通和北三里河村庄改造之机,打造好三里河文化仿古商业街。
四是以福兴祥物流为龙头,加快福兴祥物流三期、春明物流的建设,规划论证中国第一个现代农业物流港。将福兴祥物流中心打造成全国最大的陆路商品配送中心,同时辐射带动春明物流发展壮大,构建农产品展示、交易、加工、储存、配送、检测、认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物流港,着力把三里河建成辐射半岛、多业并举的生活资料配送中心,在全市形成北有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南有生活资料配送中心的大格局。
胶州大白菜:胶州大白菜是胶州的特产之一,原产于我处南三里河村,盛产于城郊一带。胶州大白菜(简称“胶白”)栽培历史悠久,由于这里所特有的土质和水源,具有任何地区大白菜所不具有的帮嫩薄、汤乳白、味甜鲜、纤维少、营养高等特点,在宋代一度被誉为蔬菜之王--“蔬皇”。远在唐代即享盛誉,传入日本、朝鲜,被称之为“唐菜”。我处于2003年在南三里河村投资建设了占地30亩的胶州大白菜生产基地,完全按照国家绿色食品标准栽培,并向国家工商局注册了“三里河”大白菜商标,年产量约40万斤。现在,三里河大白菜已经远近闻名,成为高级礼品菜,不但在市场上抢手,还远销到了北京、山西、辽宁、广东等十几个省市,供不应求。
特色生态园区: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我处借助自身特有的付家村桃花山岭、逯家沟果园等自然资源,聘请中国生产力学会策划专家委员会、北京科技大学物流研究所规划论证了万亩农业观光园。2009年4月份,我们首先启动了三里河桃源赏花会,借势向外推介农业观光园,吸引了大量客商前来洽谈投资事宜。目前,客商已经注册资金1亿元,开发建设万亩农业休闲观光园,现正进行概念性规划。为配合农业观光园这个项目,我们重点对该区域内的逯家沟村进行了整村搬迁改造,打造高档休闲度假村。逯家沟新村建设已经启动,3个月后进行搬迁。
三里河街道办事处把符合城市功能和新城区规划要求的三产项目作为招商引资重点,着力发展“楼宇”经济、休闲经济、总部经济。
一是以利群购物广场、银座商场为龙头,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争取利群购物广场年内开业、加快银座商场工程进度、力促与香港合资、总投资5000万美元的时代锦江大酒店开工建设。同时,力争年内再引进几家知名三产企业,使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二是结合庄里头片区改造建设的有利时机,打造高档商业步行街、大型购物广场。同时,创造条件促进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利用商业银行县级分行门槛取消的机遇,按照市政府规划,引进几家商业银行分行,打造金融中心。
三是依托区位优势,打造新商圈。打造好位于扬州路中段至北京路之间、配备有地下停车设施的综合农贸购物中心;打造好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周边的商贸圈;借助广州南路开通和北三里河村庄改造之机,打造好三里河文化仿古商业街。
四是以福兴祥物流为龙头,加快福兴祥物流三期、春明物流的建设,规划论证中国第一个现代农业物流港。将福兴祥物流中心打造成全国最大的陆路商品配送中心,同时辐射带动春明物流发展壮大,构建农产品展示、交易、加工、储存、配送、检测、认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物流港,着力把三里河建成辐射半岛、多业并举的生活资料配送中心,在全市形成北有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南有生活资料配送中心的大格局。
一、税收政策
1、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4%,对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从获得年度起,实行免2减3政策,先进技术企业在规定的减免所得税期满后,可延长三年减半期,如所得税税率减半后低于10%,按10%征收。
2、外资企业用分得的利润在中国境内再投资且经营不少于5年,则退还已纳所得税的40%,如再投资兴办,扩建产品出口企业或先进技术企业,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全部退还。
3、外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可享受退税优惠。外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购置设备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外资企业技术开发费的50%可抵扣当年度的应纳所得税额。
二、土地政策根据土地用途的不同,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从30年到70年不等。对进行房地产项目投资和进入国家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开发区的投资者,可依法通过拍卖,招标,协议等方式,从国家取得土地使用权。
三、服务凡进入园区的企业,从前期立项,审批,规划,建设到后期生产经营管理,实行“一条龙”跟踪服务;对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采取“一个窗口”政策,实行收费登记制。
四、人才政策本着“广吸引,低门槛,给机会,低收费”的人才引进原则,广泛吸收,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来胶州南关工作,并在生活,工作,家庭等各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三里河位于香港西路北侧、扬州西路南侧、同三高速东侧,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已全部实现“六通一平”、雨污分流。现园区已有8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外资企业和118家内资企业落户园区。主要有投资1000万美元的韩国汽车电子项目青岛甫林电子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美元的密集安服装有限公司;投资1.4亿元的青岛申沃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投资4亿元的国家电网项目青岛鲁能豪迈钢结构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的青岛福兴祥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的国家“万村千乡工程”青岛春明神鹿物流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企业。园区逐渐形成了以汽车电子、电力钢构、服装、塑料机械、物流为主的多功能园区。
作为新城区所在地,三河里街道不断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一是加快旧村改造步伐,进一步完善管理村搬迁的后续工作,二期工程建设全部完成。管理村旧村改造搬迁成功经验在青岛市得到了大力推广。同时赵家小庄、战太安等村旧村改造调查摸底工作已经结束,村庄改造规划方案已经市建设局研究通过,拆迁改造工程正按计划顺利进行。战太安村村民住宅楼建设区域4万平方米拆迁任务已全部完成,12月17日正式开工建设。二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投资200万元,修建了联接香港路和南外环路的道路,总长3公里,联接7个经济落后村庄,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为加快村庄经济发展、融入新城区建设奠定了基础。
模范村庄
胶州市经济十强村--北三里河村
北三里河 2006年有村民1306户、3248人。全村有62处企业,其中外资企业8家,利用外资5800万美元;内资企业22家,利用内资1.5亿元;个体私营企业32家。2006年实现利税1370万元,集体资产达到7000万元。全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00元。1997年以来,综合经济实力连续位居胶州市“十强村庄”行列,多年被评为青岛市“五个好先进党支部”、“青岛市文明村庄标兵”、“社会治安文明村庄”等称号。
胶州市经济十强村 --庄里头村
庄里头村 2006年有村民560户1560人。全村工农业总产值5.5亿元,完成税收2000万元,固定资产达到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75元;胶州商埠市场年成交额达2.7亿元,增加集体收入100多万元。连续多年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党总支”、“省级文明村庄”、“青岛市红旗村先进党总支”,综合经济实力连年位居胶州市“十强村庄”行列。
胶州市小康示范村--赵家小庄
赵家小庄村 2006年共有560户、1650人,党员58名。全年上缴利税1600多万元,集体收入6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全村共引进了外资项目12个,利用外资2800万美元;引进内资项目26个,利用内资1.8亿元;依托南关工业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村民年房屋租赁收入300多万元,第三产业收入达400万元。在市建设局、规划局、土地局的指导下,对全村进行了总体规划设计,为推进旧村改造、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村庄先后被评为“青岛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岛市‘五个好党支部’”、“青岛市文明村庄”、“青岛市卫生模范村庄”、“青岛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称号。
赵家小庄村是胶州市示范村之一。目前,村内大街小巷全部完成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硬化面积3600平方米,绿化面积4000平方米,文化上墙1000平方米,新上路灯30盏,购置垃圾箱20个;该村不断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成立了物业管理清洁服务公司,健全了“环境卫生保洁制度”、“门前三包责任制”和环境卫生保洁奖惩规定,营造了靓丽的生活环境。村庄建有文化大院,配备了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
胶州市小康示范村--管理村
管理村 2006年,共有村民257户862人,集体经济收入达88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可达8800元。投资800万元建设的新城区农贸市场12700平方米一期已经投入使用,二期13000平方米已经竣工;投资1600万元,为青岛汉阳电子有限公司新建厂房25000平方米,当年投入使用,年增加集体收入170万元;投资5000万元,建设46000平方米澳门花园二期住宅工程,主体已完工。村两委成立了公益基金会,为每位村民办理了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不断提高村民整体文明程度。村庄被评为全国敬老爱老示范村、山东省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示范村、山东省世纪杯村镇建设示范村、青岛市五个好党支部、青岛市党建示范村、青岛市民主与法制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管理村是一个旧村改造、整体搬迁村庄。在过程中,该村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办事处党工委的工作部署,以全市示范村要求为标准,不断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改善村容村貌,努力打造和谐人居环境。
目前,村内大街小巷全部完成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沥青硬化2600平方米,铺设人行道板3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0000平方米,安装路灯60盏,购置垃圾桶60个;建立健全了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成立了专门的物业管理公司,全面负责村庄、市场的保洁保安工作。村庄建有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塑胶门球场、体育健身一条街、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和老年活动中心,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
胶州市小康示范村--刘家村
刘家村
位于204国道以东,胶州市新城区以南,是库区搬迁一类村庄。2006年有村民506户,1762人,党员70人。全村集体经济收入430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8670元。总投资120万元,对村庄内的9条道路、28000平方米进行了整治,达到了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的“五化”标准;投资1000万元,征地30
亩,建设厂房13800平方米投入使用,为村集体创收70多万元。村庄先后被评为青岛青岛市五个好先进党支部、青岛市计划生育模范村庄、青岛市文明村庄、青岛市卫生村庄等荣誉称号。刘家村是胶州市示范村之一。目前,村内的大街小巷全部实现硬化、绿化、亮化、净化和美化。完成硬化面积82000平方米,墙面粉刷40000平方米,文化上墙3000平方米;购置垃圾桶60个;增加绿化面积4000平方,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该村不断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成立了物业管理清洁服务公司,健全了“环境卫生保洁制度”、“门前三包责任制”和环境卫生保洁奖惩规定,营造了靓丽的生活环境。
示范村--法家茔村
法家茔村:
法家茔村是胶州市示范村之一。目前,村内大街小巷全部完成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硬化面积15000平方米,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粉刷墙面15000平方米,修砌排水沟1200米,改造自来水管道1500米,新上路灯16盏;村两委还建立健全了卫生管理长效机制,购置垃圾桶6个,配备了专业的卫生保洁队伍,实现生活垃圾的日产日清;村庄规划整齐,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庄建有文化大院,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
示范村--南辛置村
南辛置村是胶州市示范村之一。目前,村内大街小巷全部完成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硬化面积49000平方米,绿化面积20000平方米,粉刷墙面40000平方米,文化上墙30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6盏;完成自来水改造工程,修砌排水沟2000米;新上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实现了全村覆盖;村两委建立健全了卫生管理长效机制,配备了专业的卫生保洁队伍,实现生活垃圾的日产日清;村庄规划整齐,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庄建有文化大院,配备了老年活动中心等,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
示范村--西辛置村
西辛置村是胶州市示范村之一。目前,村内大街小巷全部完成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硬化面积17400平方米,绿化面积1000平方米,粉刷墙面10000平方米,文化上墙2000平方米,购置垃圾箱2个;安装太阳能路灯12盏;完成自来水压力罐改造;村两委建立健全了卫生管理长效机制,配备了专业的卫生保洁队伍,实现生活垃圾的日产日清;村庄规划整齐,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庄建有文化大院,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
“胶州大白菜”是胶州历史悠久的名牌产品。白菜帮嫩薄、汤乳白、味甘甜、纤维少、营养高。为进一步搞好胶白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推动胶白生产走上产业化道路,胶州市在胶白原产地胶州市三里河街道办事处南三里河村北侧,开辟30亩胶白繁育基地,播种上高纯度胶白原种,并给“胶州大白菜”注册了“三里河”商标,由市农业局农技站具体指导,进行新优品种的选育示范,将胶州大白菜传统品种提纯复壮,培育高产优质高抗病的胶白品种,推广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力争利用三年时间,重塑胶白品牌,推动胶白生产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