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微报 - 茶色生香—五山镇

茶色生香—五山镇

赞(45浏览数:56430

分享到创建人:亚斯先生

地理位置:地处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西北部,跨北纬32°13’- 32°25’,东经111°12’-111°25’,西与房县为邻,北与丹江口市交界,西南毗邻紫金镇,东南连接石花镇。镇人民ZF驻闻畈街,距县城35公里。 名称来历:因境内有马鞍山、云雾山、邱家山、百日山、李家山等五座奇峰而得名。 地形地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割强烈,峰峦栉比,谷涧纵横。起伏坡度大。最高点为东马鞍山,海拔1078.6米,最低点为东部岩湾,海拔仅120米。 这里是“道乡”— 五山山奇水美,与道教圣地武当山毗邻,乡土文化积淀厚重。这里是“茶乡”— 三万亩生态茶园,产值过亿,“五山玉皇剑”成为湖北著名商标,五山玉皇剑茶叶公司成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十大龙头企业之一。这里是“家乡”— 青山绿水的农村新貌,处处自然温馨,生态和谐,保持着园林的格局、休闲的格调。田园风光、休闲山庄、农家饭菜,洋溢着纯纯的乡情。 点击查看余下全文
全部成员»小镇成员3人
h申请加入小镇成员
动态
茶色生香—五山镇介绍
1、政区概况

地名来历:因境内有马鞍山、云雾山、邱家山、百日山、李家山等五座山峰而得名。

地理位置:五山镇地处谷城西北部,跨北纬32°13’- 32°25’,东经111°12’-111°25’,西与房县为邻,北与丹江口市交界,西南毗邻紫金镇,东南连接石花镇。镇人民ZF驻闻畈街,电话区号0710,邮政编码441708,距谷城县城35公里。

历史沿革:五山镇原名五山乡,始建于1939年。1949年解放后称五山区,1958年9月成立五山人民公社,下辖文畈、田河、谢湾、东湾、张湾五个管理区;1961年4月改社为区,下辖5个小公社;1987年撤区并乡,分设五山乡和谢湾镇(1994年经省ZF批准,撤五山乡设五山镇),2001年4月,再次合二为一设立新建制五山镇。

行政划分:2011年末五山镇辖闻畈街、谢湾两个社区9个居民小组,闻家畈、昝家铺、金家店、杨家老湾、下七坪、堰河、田家河、西湾、黄山垭、秦家畈、邓家坪、四棵树、熊家岗、何家湾、九里岗、黄峪铺、小星店、东湾、夏家寨、黄龙沟等20个村89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2011年末,常住人口3872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168人,城镇化率21.1%;另有流动人口1100多人。总人口中,男性20047人,占51.76%,女性18680人,占48.24%;18岁以下6557人,占16.93%,18-60岁26407人,占68.19%,60岁以上5763人,占14.88%;汉族人口占99.9%以上,尚有回、壮、白、土家、水族等5个少数民族217人散居各村。全镇版图面积243.9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8.78人。

2、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五山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割强烈,峰峦栉比,谷涧纵横。起伏坡度大。最高点为东马鞍山,海拔1078.6米,最低点为东部岩湾,海拔仅120米。

气 候 五山属北**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平均气温13-15℃,年降雨量1000-1150mm,无霜期220天左右。

水 文 境内主要河流有班河、盐池河,向东南流经北河入汉水。有赵子沟、黄龙潭两座小(1)型水库,堰塘864口、拦水坝146处、灌溉渠100多万米。

矿产资源 主要有硫铁矿、白云石、蛇纹石、石棉矿、绿矾石等。

3、经济概况

农 业 耕地面积32354亩,其中水田25208亩。农作物以粮油为主,主要出产稻麦、油菜、玉米、红薯、茶叶、食用菌等。立足精品五山的发展定位,五山经济逐步向多元化、生态化方向发展。

茶叶是五山镇域经济的主要支撑,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茶产业体系初步形成。5.8万亩生态茶园,年产3000多吨、产值过10亿元的“五山玉皇剑”茶,“湖北十大名茶精品”、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和玉皇剑公司省级农业产业化十大龙头企业的地位,使五山名列湖北第一茶乡。食用菌、龙虾、茶园土鸡、生态土猪等生态种植养殖产业发展迅速。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建有标准化生产车间和冷藏库,年发展袋装食用菌500万袋;茶园养土鸡年存笼量达到110万羽;构建生猪“150”养殖模式标准栏15栋,出栏生猪逾6000头,全镇年循环养猪5万头;九龙龙虾专业合作社拥有2500亩龙虾基地。此外,拥有油茶面积5000多亩,杜仲10000多亩,欧杨等经济林18900多亩,核桃、药材等4000亩。

工 业 依托谢湾民营园区,初步建成以新之光、新知为代表的电子工业,以龙城机械为代表的制造业,以金来公司为代表的矿产业,以丰森为代表的林木业,以玉皇剑公司为代表的茶产业等工业体系。

2011年,五山镇实现农业总产值4.2亿元; 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3.1亿元,占全镇GDP的54.1%;商贸企业实现产值2.1亿元,财政收入首次真正意义上突破千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967元。

4、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 五山镇是全国文明村镇。2011年,五山有设有文体服务中心、广电服务中心,拥有电子阅览室1个,文化中心户30个,体育健身广场5个,电影放映队1个;有线电视用户3800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889家。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云雾山锣鼓、田河打火炮、小星店叫驴等。

教育事业五山2011年末有幼儿园9所,在园幼儿1180人,专任教师35人;小学4所,在校学生1761人,专任教师11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级中学2所,在校学生862人,专任教师92人。义务教育普及率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5个,其中卫生院1所,门诊部2个,村级卫生所(室)22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9.8%。

社会保障 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社会保证体系。享受城镇低保72户,113人;农村低保户948户,1662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66人,分散供养185人;临时救济 158 人次,做到了应保尽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98%以上,养老保险80%以上。

5、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五山是全省村村通水泥路示范乡镇。襄渝铁路横贯东西,汉十副线穿境而过,并与汉十高速、316国道相连通。全镇实现村村组组通水泥路,村村通客运班车,谷山客运公司日发送班车14台次。

邮政电信 境内有2个邮政局,乡村通邮率100%;电信企业4家,服务网点28个,程控电话、移动通信村村通;互联网用户2188家。

6、名胜旅游

五山镇是全国环境优美镇。五山·堰河乡村旅游区于2011年1月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景区。主景区堰河生态村是全国文明村、全国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湖北旅游名村。景区精髓——茶叶主题公园包括“三区一带”:以七坪为中心的茶产品商贸区、以堰河为中心的茶产业休闲区、以田河为中心的茶文化祭拜区以及田河堰河沿河风光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家寻踪游、田园风光游、茶色生香游”三条精品线路。2011年,景区共接待游客18.6万人,旅游综合收入3000多万元。

景区有百日山、夹板洞、鸡鸣观、五山茶坛、十石神遗址、黄山垭烈士陵园等景点,银杏山庄、堰河接待中心、百日山庄、天艺茶庄、茗香苑等“农家乐” 以及“三和居”奇石馆、杜权成书画收藏馆、农博馆、民俗收藏馆等。

7、城镇建设

五山是全国小试点镇,曾两获“楚天杯”,有山水园林小城镇的美誉。

集镇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建成区1.5平方公里。设施齐全,功能配套。主要路街有商贸一条街闻畈街、仿古一条街玉皇街、文化一条街状元街、垂柳一条街沿河路等。

8、重大事件

玉皇剑杯鄂西北茶王大赛暨生态旅游节,由谷城县委县ZF主办,五山镇委镇ZF承办,从2009年开始,一年一次,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以“茶韵道风、乡诗村梦”为主题,通过茶王大赛、文化展示、经贸洽谈、论坛研讨、旅游体验、媒体推介等系列活动,打造茶业与生态共荣、茶业与旅游相融、节会与产业互动的多重平台。

9、教育资源

谷城县五山镇云雾山村小学谷城县五山镇中心小学谷城县五山镇张湾学区中心小学谷城县五山镇田河学区堰河村小学谷城县五山镇田河学区马鞍山村小学谷城县五山镇田河学区黄垭小学谷城县五山镇谢湾学区黄峪铺小学谷城县五山镇邓坪村小学谷城县五山镇张湾学区秦畈小学谷城县五山镇田河学区中心小学谷城县五山镇第一初级中学谷城县五山镇第二初级中学谷城县五山镇谢湾中心小学

10、“五山模式”

近年来,谷城县五山镇镇委、镇政府把创建生态协调、环境优美、经济繁荣、文明和谐的茶乡新镇作为统揽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把农村的经济建设、环境改造与文明创建融为一体,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的有声有色。全镇40%以上的农户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50%的农户有10万元以上的资产,6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电话、手机、有线电视、电脑等现代信息工具,70%以上的农户购买了摩托车、农用小汽车,80%以上的农户搬进小洋楼,90%以上的农户通水泥路,95%以上的农户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所有农户饮用干净卫生水。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镇”称号,堰河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单位”;五山镇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省村村通水泥路示范镇”。人们看到的五山,是精巧别致的园林城镇,四通八达的乡村道路,规模成片的茶叶基地,青山绿水的农村新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村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文明茶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俞书记等领导评价五山基本达到了“五个好”:生产发展好、生态环境好、生产设施配套好、人居环境好、社会事业发展好。被学者公认为

旅游景点
页面已删除或不可用
返回 | 访问首页
访问出错了,请稍候再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