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微报 - 黎里镇——江南水

黎里镇——江南水乡古镇 柳亚子故里

赞(0浏览数:907

分享到创建人:都是天使惹的祸

黎里古镇位于江苏省吴江县城东南30公里处,东居上海,北通苏州,南与浙江嘉兴相邻。地处上海两省一市交汇的金三角腹地。黎里镇历史悠久,距今已有近九百年的历史。黎里在唐朝成村,北宋时形成东西两个相当规模的村落,公元1127年,赵宋南渡,黎里人口激增,升格成为集市,明成化、弘治年间,成为吴江县巨镇。古镇还是著名爱国诗人,柳亚子的故乡。古镇的弄堂最具特色。黎里有各式弄堂85条,暗弄堂70条,明弄15条,暗弄堂最富特色,有双弄,两条暗弄相连的双弄,也有明暗并排的双弄,还有弄中弄等等。2012年~2014年3月间,黎里镇被分别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佳村镇慢游地”、“江南水乡古镇” 点击查看余下全文
全部成员»小镇成员1人
h申请加入小镇成员
动态
黎里镇——江南水乡古镇 柳亚子故里介绍
1、建制沿革

黎里,名黎川、梨花里,又名禊湖。

春秋时期,黎里在长水(今浙江嘉兴)境内,吴越槜李交战后,黎里御儿滉为吴越分界之一。唐时黎里属嘉兴范隅乡,为村。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吴江建县,黎里始属吴江县。北宋时,黎里已形成东、西两个村落。明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年),黎里居民千百家,为吴江大镇。清宣统二年(1910年),吴江县设9镇,黎里为镇。

民国元年(1912年),吴江、震泽两县合并为吴江县,全县共设18市、乡,黎里为市。民国18年,吴江县调整区划,县以下设区,区以下设镇,黎里为第四区,市镇分为黎东、黎西两区属镇。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十月,黎东镇、黎西镇合并为区属黎里镇。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五月四日,黎里解放,设黎里区,黎里镇为区属镇。

1953年1月,黎里镇升格为县属镇。

1953年,黎里镇由区属镇升格为县属镇。

1956年3月,黎里区与芦墟区合并为芦墟区。

1957年10月,吴江县撤区并乡,黎里农村合并为县属黎里乡,黎里镇仍为县属镇。

1958年9月,黎里农村成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

1959年2月,黎里镇与黎里人民公社合并,由黎里人民公社管辖。

1965年,镇社分开,恢复黎里镇建制。

1983年7月,黎里公社并入黎里镇,实行镇管村新体制。

2003年12月,北厍镇与黎里镇合并为黎里镇。

2006年10月,撤销黎里镇建制,与芦墟镇合并为汾湖镇。

2013年5月28日,汾湖镇正式更名为黎里镇。更名后原行政区域、政府驻地及隶属关系均不变。

2、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吴江县行政单位沿袭都图制度,黎里市辖11都,领36图。

民国十八年(1929年),吴江县调整行政区域自治和变更行政单位名称,县以下设区,区以下设乡、镇,乡镇以下的行政单位为闾、邻(5户为邻,5邻为闾)。黎里为吴江县第四区,辖2镇、23乡,编为320闾,1595邻。市镇辖黎东镇、黎西镇;农村辖:珍珠、杨墅、鸭湾、黑龙甸、大义、沈家港、长田、长葑、梓树下、大平、朝霞、黄杨、乌桥、角里、大港、尤家港、池亭、东西阳、张村、史家甸、施家港、西陵港、奇源湾等23乡。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八月,吴江县自治区划调整,黎里仍为第四区。同年十一月一日起,实行保甲制(10户为1甲,10甲为1保),废除闾邻制。黎里区辖2镇11乡,市镇依旧,农村辖珠湾、大义、九龙、南参、长田、黄杨、四港、尤港、六里、池树、东阳等11乡。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十月,吴江县撤并乡镇,黎里区辖1镇8乡。黎东镇、黎西镇合并为黎里镇,农村合并为东阳、黄杨、九龙、长田、南参、池树、四港、尤港等8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二月,吴江县撤并乡镇,黎里区辖1镇3乡:黎里镇、黎东乡、黎西乡、黎北乡。

1950年2月,黎里区辖1镇10乡:黎里镇、章湾乡、大阳乡、黑龙乡、乌桥乡、藏龙乡、天福乡、南莺乡、新参乡、新珍乡及平林乡。废除保甲制,建113个行政村,黎里镇划分为9个街道。黎里镇街道设置:东亭街、平楼街、九南街、建新街、中心街、浒泾街、梨花街、西新街、南新街等9个街道,各街道建立读报组等组织。

1956年3月,黎里区与芦墟区合并,定名芦墟区。新珍乡13个行政村划归北厍,其余9乡合并为4乡:平林乡并入乌桥乡,章湾乡并入藏龙乡,天福乡并入南莺乡,黑龙乡、新参乡并入大阳乡。

1956年底,全区成立27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藏龙乡建有第一高级社、第四高级社、第五高级社、第六高级社、第七高级社、第八高级社、民丰高级社和雄丰高级社;南莺乡建有汾湖高级社、新峰高级社、黎星高级社、黎明第一高级社、黎明第二高级社和黎明第三高级社;大阳乡建有富联高级社、建丰高级社、大联高级社、新联高级社和三联高级社;乌桥乡建有第一高级社、黎锋高级社、新锋高级社、明丰高级社、益丰高级社、建丰高级社、新方高级社和新联高级社。

1957年10月,吴江县撤区并乡,原属黎里地区的乌桥乡、藏龙乡、南莺乡、大阳乡合并为黎里乡。全乡20个行政村划归北厍,12个行政村划归八坼,7个行政村划归平望,1个行政村划归同里。

1958年,黎里镇区9个街道分别成立街道委员会(后改称街道)。1958年9月,黎里人民公社成立,23个高级社(此前已有4个高级社划归北厍)分别合并或单独组建成黎阳、先丰、雄锋、红星、明丰、新方、益丰、勤丰、建新、新华、黎星、大联、富联等13个生产大队,同时将分散的渔民组织起来成立捕捞大队。

1959~1960年,黎里人民公社调整大队行政区域,先丰大队分置为先丰、建民大队,红星大队分置为红星、新星大队,大联大队分置为大联、群联大队,新华、黎星两大队划出6个自然村组建南星大队。

1961年,大队的行政区域再次调整:黎阳大队分置为复兴、黎泾、东阳大队,建民大队分置为建民、黎东大队,雄锋大队分置为雄锋、新民大队,黎星大队分置为黎星、黎明大队,新方大队分置为新方、新联、黎锋大队,勤丰大队分置为勤丰、何扇、汤角大队,益丰大队分置为益丰、建丰大队,先丰大队分置为先丰、新丰大队。全公社大队数增至29个。1962年,吴江县对部分公社进行行政区域调整,黎星、黎明、富联大队划归北厍公社。

1963年,新华大队、建新大队划出6个自然村组建南莺大队。至此,全公社共有27个生产大队。

1976年,经吴江县革命委员会批准,黎东大队第七、第八两个生产队独立建制,组建蔬菜大队,全公社大队数增至28个。

1979年,黎里镇成立街道办事处,下辖9个街道。

1983年7月起,实行镇管村新体制,黎里镇辖9个街道、28个行政村。

1987年,镇区增设人民街。1992年,增设罗汉街。1994年,增设兴黎街。

1998年12月,黎里镇成立副镇级街道办事处,管辖12个街道。

2001年8月,黎里镇行政村区域调整,由原来的28个行政村调整为19个行政村:西阳村、东阳村、黎泾村合并更名为黎阳村;下丝村、黎东村、傅家浜村合并更名为黎丝村;建民村、甘南村合并更名为建南村;南星村、欲字村合并更名为明星村;华字村、南莺村合并更名为华莺村;新方村、四联村合并更名为方联村;富阳村、何扇村合并更名为阳扇村;以及渔业村、雄锋村、史北村、奇士村、大联村、群联村、斜网村、黎锋村、汤角村、青石村、益丰村,乌桥村。

2002年10月,黎里镇区区域调整:东亭街、平楼街、九南街、兴黎街合并为兴黎社区,中心街、浒泾街、建新街、人民街合并为黎新社区,梨花街、南新街、西新街、罗汉街合并为振黎社区。同时撤销12个街道,成立3个社区。

2003年7月,黎里镇第二次行政村区域调整,将19个行政村调整为11个行政村:黎丝村、黎锋村、渔业村合并更名为黎花村;奇士村、史北村合并为史北村;群联村、大联村合并为大联村;阳扇村、汤角村合并为汤角村;明星村、雄锋村合并为雄锋村;斜网村、华莺村合并为华莺村;益丰村、青石村合并为青石村;以及黎阳村、建南村、方联村、乌桥村。

2003年12月,北厍镇与黎里镇合并为黎里镇,全镇辖兴黎、黎新、振黎、北厍等4个社区,黎阳、黎花、建南、雄锋、史北、华莺、大联、方联、汤角、青石、乌桥、元鹤、东方、梅墩、大胜、黎星、汾湖、浮楼、沈家港、永新、大长港、川心港等22个行政村。

2005年7月,镇区增设黎民街,隶属振黎社区。

区划详情

2005年,黎里镇下辖兴黎社区、黎新社区、振黎社区、北厍社区4个社区,黎阳村、黎花村、建南村、雄锋村、史北村、华莺村、大联村、方联村、汤角村、青石村、乌桥村、元鹤村、东方村、梅墩村、大胜村、黎星村、汾湖村、浮楼村、沈家港村、永新村、大长港村、川心港村22个行政村。政府驻地汾湖高新区。

3、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1989~2005年,黎里镇境内的植物有种子植物和菌类植物两大类,种子植物有草本、木本植物之分。两大类植物共120多种。野生及人工养殖的脊椎动物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无脊椎动物有昆虫类、甲壳类、软体类、蛛形类和多足类、环节类等,共10类100多种。

水资源

黎里镇湖荡众多,储水量大。湖荡大多在境内,张鸭荡,三白荡;还有与浙江交界的塔浪荡、陆家荡。

4、经济发展

综述

2005年,全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62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27元。[1] 全镇有工业企业967家,其中外商和港台商投资企业61家,工业总产值73.92亿元;有个体商户1499家。

2014年,全镇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7亿元;工业开票销售收入525亿元;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91亿元;新增到账外资2.5亿美元,内资注册资本71亿元;服务业完成投资38.8亿元,服务业税收6.7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13.6亿美元。

第一产业

2005年,全镇耕地面积32440亩,粮食总产16387吨,油菜籽总产1244吨,出栏生猪55611头,出栏家禽19.22万羽,出售蔬菜、瓜果7290吨,水产品产量8490吨。全年农副业总收入5.572亿元。

2014年,全镇水稻单产615公斤。

截止2015年,黎里镇建成了粮油、蔬菜、蛋鸡、肉猪等无公害生产基地28个,通过了清洁大米、鳙鱼、贡菊、葡萄、河蟹等28个“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称号的认证,打造了“汾湖牌”绿色大米、“元荡湖牌”绿色水产品等11个知名农产品品牌。

第二产业

2005年,全镇有工业企业967家,其中外商和港台商投资企业61家,工业总产值73.92亿元,职工总数30967人。

2014年,全镇28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85亿元,占全区工业总量73%,全年销售超30亿元;销售超10亿元企业达6家,超亿元企业突破100家,以电梯装备、新型食品为代表的主导产业保持良好势头,行业销售增幅达15%以上。

第三产业

2005年,全镇有个体商户1499家,其中黎里797家,北厍702家。完成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56亿元,其中批发零售贸易额6.68亿元,餐饮业零售额8800万元;商品市场成交额3.35亿元,其中综合农副产品成交额3.21亿元,专业市场成交额1400万元。

2014年,全镇服务业完成投资38.8亿元,服务业税收6.7亿元。

5、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05年,全镇有禊湖文学社、禊湖书画社等文学社团;老年舞蹈队、老年学校戏曲队、“东方越韵”戏曲队等业余文艺组织和10余支舞龙队伍。全镇有文化站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社区图书室等馆(室)10余处,藏书共30余万册。

2014年,黎里镇成功举办全国原生民歌展演暨首届芦墟山歌节、攀岩世界杯等文化体育赛事。

舞龙是黎里镇的一项民间特色活动,有40多支舞龙队,其中汤角村就有6支。2015年10月21日,汤角村首届“和美乡村”文化节暨第三届“汤角杯”舞龙大赛在该村集宿区广场举行,吸引了来自汤角、华莺、雄锋等村的9支舞龙队参加比赛。

教育事业

2002年9月,新黎里中学竣工启用。

2003年,黎里镇中心幼儿园被评为江苏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黎里二中被评为江苏省示范初中。

2005年7月,黎里中学被评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

2005年12月,北厍中心幼儿园被评为江苏省绿色幼儿园。

2006年9月,全镇有高中1所,初中2所,成人教育中心校1所,中心小学2所,中心幼儿园2所,村幼儿园12所;在校学生8732人,在职教职工617人。民办学校2所;在校学生2219人,教职工63人。

2014年,区内有中加合作枫华高级中学、2所高中和5所初中。

6、著名人物

柳亚子(1887一1958),原名慰高,字安如,后改名人权,字亚卢,再更名弃疾,字亚子。柳亚子出身于书香门第,少从母亲学唐诗,并受父亲影响,赞成变法维新,致力于:《新民丛报》的宣传。

周自强民国五年(1916年)11月生,副主任医师。曾在苏州医学院第一医院中医学教研室工作。

金永康民国五年(1916年)生。曾为南昌有色冶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徐次达民国五年(1916年)生,教授。民国30年,之江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在上海同济大学工程力学系任教。曾出版《混合法分析弹性薄壳及弹性地基壳的强度》《固体力学加权残值法》等专著。

7、江南水乡古镇

黎里古镇位于吴江市东南部,东临上海,北通苏州,南与浙江嘉兴相邻,面积121.5公顷,古镇保护范围46公顷,明清民国建筑9.7万平方米。全镇人口3.8万人。南北向的苏嘉杭高速公路及207省道,与东西向的沪苏浙皖高速公路及318国道交会于古镇北侧,还有苏同里一级公路和太浦河穿镇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黎里镇已有近九百年的历史。黎里在唐朝成村,北宋时形成东西两个相当规模的村落,公元1127年,赵宋南渡,黎里人口激增,升格成为集市,明成化、弘治年间,成为吴江县巨镇。

清代,黎里镇排定了“周陈李蒯汝陆徐蔡”八大姓,每个姓都有庭院深深的住宅,一般在五进至六进,最多达九进。每个姓都有弄堂,蒯家有老蒯家弄、新蒯家弄、南蒯家弄和南栅蒯家弄四条,最多的是蔡家弄,一条中蔡家弄之外,还有东、西、南、北、中4条。全镇至今保留弄堂115条,其中暗弄90条,明弄25条,超过百米的11条,有明暗并列的双弄,有两条暗弄相并的双弄,更有子母弄和三岔式的弄中弄,堪称江南古镇之最。

黎里有各级文保单位33处。柳亚子旧居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鸿寿堂、洛雅草堂为江苏省重点文保单位,还有徐达源故居等市保市控单位31处。

黎里积淀着宋元明清和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有宋代的桥和井,有元代的棂星门,有明代建筑鸿寿堂和进士第,清代的古建筑更多,有祠堂,有园林,有藏书楼,有著名的厅堂,也有纪念名人的圣堂。

黎里的古市河长约2500米,古驳岸4000米。市河上横跨有12座古桥,其中原汁原味的8座。河埠头256座,形式多种多样,有单落水,有双落水,还有淌水式。河埠和驳岸上,分布着254颗缆船石。

南宋以来,黎里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有状元1人,进士26名,举人61名。南宋时有赵磻老、魏宪和魏志,有特奏名状元魏汝贤;明代有凭外交安抚安南国的太常寺少卿凌信,有著名女画家汝文淑;清代有工部尚书周元理,搅入杨乃武小白菜案的浙江按察使蒯土芗,编写《黎里志》和《黎里续志》的徐达源和蔡丙圻,抗击沙俄的爱国将领张曜等等。近现代著名人物更多,1903年创办吴江第一所女学的倪寿芝,袁世凯复辟时宣布吴江独立的殷佩六,爱国诗人南社主帅柳亚子,中国第一代影星殷明珠,国际大法官倪正燠,中共早期妇女领袖张应春,“是医国手”(孙中山语)金诵盘,水利专家汝贤,农学家倪慰农,翻译出版家蒯斯矄,教育家柳无忌,竹刻家徐孝穆,还有南社、新南社社员蔡寅、毛啸岑、朱剑芒等也有都相当的知名度。

黎里文保所内保留各种碑刻30余方,主要有乾隆御笔“梅花碑”,张问陶和刘墉合作的“祝寿图碑”,董其昌临摹颜真卿《赠裴将军》手迹碑,光绪三十年的《江南苏州府严禁抗租碑》等。柳亚子旧居内有文物藏品一至三级品120件,待定藏品数百件。其中宋教仁的行书对联堪称海内孤品,何香凝、尹瘦石的丹青,白蕉、沈尹默等人的墨宝,都是文物中珍品。2012年1月31日,黎里古镇综合开发正式拉开序幕。2014年3月,黎里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8、特色美食文化

来源:中国食品科技网

吴江有个黎里镇,提起黎里,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柳亚子。柳亚子是“南社”创始人之一、著名近代诗人,黎里是他故乡,因此建有柳亚子纪念馆。  黎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千年古镇,到了维修养护期。2012年起,黎里已投入8个亿,古镇保护一期工程已完成,市河两侧旧貌换新。令人欣慰的是,黎里仍保持着静谧的环境、古朴的民风。我想说一句:黎里不仅有柳亚子,还有街河并行、小桥连缀的古朴环境,更有许多美食在召唤着游人。

黎里的美食包括:辣鸡脚、酒酿饼、麦芽塌饼、油墩子和一些很有个性的糯米团子。隆冬时节,我最感兴趣的还是“阿王套肠”和油墩子。

经营阿王套肠的店铺,已搬迁到了人民东路。据说,套肠已有百年历史,近几年通过网络,名声传得很远,要想尝,先要电话预约,还限购。何谓套肠?大肠套小肠也!准确地说是猪的小肠塞在了猪的大肠里。猪肠,苏州人称“下脚”,普通话读“下水”,从前有钱、有身份的人家一般是不屑问津的,也是正规宴席上不了桌面的。在民间,喜欢吃猪肠的人却大有人在。现在买到猪大肠并不难,难的是洗,先是正面用盐或是面粉涂抹了,在黄石条上轻揉慢揉,要揉掉那些有膻味的粘液,然后要将猪大肠翻转过来,反复清洗,住进新公房的居民几乎没有这样的条件了。

阿王套肠是自制的。将猪小肠一根根地塞进大肠,塞得非常紧,我吃过塞七、八根呢!套肠制作完成后,先要在滚水中氽一下,捞出来后再作清洗,然后用大锅,清水,葱姜酒盐、必要的香料等,不加酱油,用旺火烧,文火焖,三个小时后大功告成。食用时,切成薄片,盘中的套肠片宛如一片片粉白香糯的藕片。蘸点调料,一般的酱、麻油就可以了,加点香葱末以增香。

在黎里,卖油墩子的店不止一家,最有名的是老街上柳亚子纪念馆西侧的冯记糕团店。中午时分,还有好些顾客在排队。油墩子是用水磨米粉包了肉馅或是白糖在平底油锅里氽出来的。油墩子的模样与老式房子的柱础——苏州人叫石鼓墩相仿,故得名。黎里油墩子很大,端面有成人巴掌大,高度有6公分高。油氽时,平底锅的油放到团子腰际,等下面氽得金黄了,翻个身再氽另一半,这时油墩子就出现了束腰,非常好看,也非常有特色。

氽油墩子是功夫活,要半个多小时氽一锅。由于用文火氽,氽得透,吃口便是外松脆、内柔嫩。加上肉之鲜、糖之甜,难怪吸引了那么多苏州人,专程赶到黎里排队吃只油墩子呢!

旅游景点
本地特产
查看更多
页面已删除或不可用
返回 | 访问首页
访问出错了,请稍候再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