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微报 - 最美边镇-西藏樟

最美边镇-西藏樟木

赞(39浏览数:27098

分享到创建人:栖隐处

奥古斯丁曾说:“我们的心如不安息在你的怀中,便不会安宁”,大概指的就是樟木这样美丽的边镇吧。樟木镇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古称“塔觉嘎布”,藏语意为“邻近的口岸”,是茶马古道一条重要的分支延长线,它东南西三面与尼泊尔接壤,距拉萨736公里,距加德满都120公里,其中的樟木口岸,是西藏唯一的国家一类陆路通商口岸。 樟木镇海拔2300米,是典型的沿盘山公路而建的山城,现代化建筑和古老的木屋交错,风景宜人,汉、藏和尼泊尔人混居。樟木镇气候温和,海拔低,鲜花四季盛开,房屋依山而建,如同一个梦幻的彩色王国。身处樟木镇这样十座极富情调的边境小镇,你可以与邻国隔山相亲,隔河而望,想想也是醉了。 点击查看余下全文
全部成员»小镇成员1人
h申请加入小镇成员
动态
最美边镇-西藏樟木介绍
1、地理

樟木镇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中尼边境,其中的樟木口岸是西藏唯一的国家一类陆路通商口岸。西藏境内的1000多夏尔巴人,主要居聚在这里。樟木镇常住人口3000多人,外贸、边贸公司20余家,日流动人口平均1000人左右,樟木气候温和,海拔低,鲜花四季盛开,风景优美,加之特殊的位置,发展旅游很有潜力。1965年中尼公路(318国道的一部分)通车后,中尼两国经济往来日益频繁,过往的商旅和货物不断增加。这里已经成为许多外国旅游团队和登山探险队进出中国的主要通道。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2、历史

夏尔巴人

夏尔巴人,藏语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从东方来的人”,相传夏尔巴人是中国古代西夏王国的后人,在蒙古军大破西夏王国时,他们逃逸了,经过长时间的迁徙流浪,主要分布于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总人口约120000人。

在中国境内,夏尔巴人主要分布在樟木镇一带,其中樟木镇的雪布岗村是夏尔巴人聚居的最大的村落。夏尔巴人的鸡爪谷酒是十分有名的,酒是用他们自称是秘方的勾兑方式做出的,与大多数酒的做法不一样,这种酒可以直接掺入开水,勾兑的酒酸中带甜,甚为可口。

夏尔巴人的名字看起来与藏族名字没什么区别,但实际上他们是有姓氏的,只不过他们将姓深埋心底,当作秘密一样,轻易不外示,这应与当时蒙古人以及受蒙古人间接影响的藏族人对西夏王国后人的挤兑有关,但是当双方儿女即将有婚约时,他们会亮出姓氏,因为同姓者禁止通婚,关于婚俗,夏尔巴人还有许多趣事,下面讲述。

试婚、抢婚

夏尔巴人的婚俗,有许多独特的地方。我们一般认为,最怕生米做成熟饭,而夏尔巴人以生米做成熟饭的过程作为男女双方是否合适待在一起的试验,这就是试婚,这种试婚是父母有意为儿女准备的,在女儿满14岁时,父母会专门为她做一个晚间幽会情人的房间,这种试婚到正式结婚的试婚期短则三四年,长的可以达到10年之久。

抢婚是夏尔巴人的另一种有趣的婚俗,这种情形适合父母同意婚事、女儿不同意婚事,这时男方会抢婚。另一种情形,女儿同意,父母不同意,男方会将女儿先藏于山野,再做父母的工作,也类似于抢婚,可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抢婚,可以称为自愿的“抢婚”。

当然随着世事的变迁,这些青年男女见识的日益增长,这种婚俗也在逐渐的变化,但是大多数人还存在一妻多夫等现象。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3、交通

旅游季节,樟木镇有通往拉萨、日喀则的长途大巴,耗时约18小时左右,发车时间固定,每周约有2到3个班次。同时,前往拉萨、日喀则的货车很多。到樟木的游客大多是包车前来,或者搭乘便车。另外还有些送国外游客出镇的车子,有些会空车返回,搭便车还是比较容易。可从拉萨包丰田吉普到樟木,费用是300~400元。

樟木口岸离中尼边界友谊桥13公里,从友谊桥过境,向南不到90公里,就可到达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现在青藏铁路支线将在不久从拉萨修到这里。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4、建筑

樟木这一带属于亚热带,气候潮湿,风景宜人。其以二、三层的小楼房为主,材质有石料,木板以及砖混等。由于樟木镇是依坡而建,街道拐弯很多,整个镇的房屋布置比较随意,高低错落明显,层层紧挨,全由街道和石阶相沟通。大多数屋顶都有小花园和铁皮屋顶,各种风马旗,运气树等布满屋顶,将整个城镇打扮得花花绿绿的,在周围青山绿水和白云的环抱中,显得非常醒目。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5、美食

当地宾馆的餐厅价格昂贵,但是其他餐馆比如尼泊尔餐馆、藏餐馆,甚至清真回民餐馆及四川餐馆都有,价格还可以,味道也还不错。尼泊尔餐馆管饱,十几元钱就能饱餐一顿了。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6、美景

樟木镇海拔2300米,是典型的沿盘山公路而建的山城,现代化建筑和古老的木屋交错,风景宜人。汉、藏和尼泊尔人混居。聂拉木县到樟木镇30公里,车行1小时,沿途道路险峻,古木参天,有意思的是瀑布从雾气中悬挂下来,车就在瀑布下行驶,这一路程会让你终身难忘。沿街走到尽头就是中国海关,几公里处就是中尼交界处的友谊桥。

作为一个非常繁忙的通商口岸,镇里车水马龙,常常水泄不通。公路两旁,商店密密麻麻约有几百家,经营着各种各样的物品,能看到不少印度、尼泊尔等地的泊来品。街上常能见到五颇六色的尼泊尔TATA货车,除藏族和汉族外还有很多印度人和尼泊尔人,各种肤色的游客、商人来来往往。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旅游景点
本地特产
招商引资
入驻企业
农产品供求
页面已删除或不可用
返回 | 访问首页
访问出错了,请稍候再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