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微报 - 被遗忘的神秘古城

被遗忘的神秘古城—广府古城

赞(3浏览数:836

分享到创建人:韩娇

广府古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地处华北平原南部,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东南20公里处,距离邯郸市区20公里,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府古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曾在此创建大夏国,奖励农桑,拥兵坐镇,并基于战略考虑,对此城进行了修整,使它具备了城池的规模。原土城为六里十三步,元朝增为九里十三步,相当于4.5公里,明嘉靖二十一年,知府陈俎调集九县民工,历时十三年,将土城砌为砖城,城高12米、宽8米,四门筑有城楼,四角建有角楼,并有垛墙876个,殊具特别的是在四门之外尚建有瓮城相守,地道的关防深锁,固若金汤。近来,因兴建于元明清时期的古城墙保存完好,世界各地自发游客众多,游客网上发布被遗忘的神秘古城,广府古城这个名字开始流传。 点击查看余下全文
全部成员»小镇成员1人
h申请加入小镇成员
被遗忘的神秘古城—广府古城介绍
查看更多S
1、1、古城简介

(1)古城历史

广府古城历史悠久,古称曲梁,自西汉起,历代为郡、府、州、县治所,史载广府“北通燕涿,南达郑卫,东连齐鲁,西接秦晋,史称漳河间一都会”。因其悠久的历史,秀美的湿地洼淀风光和源远流长的太极文化,而享有“古城、水城、太极城”之美誉。

明清时期广府为畿南三府之一,辖邯郸、永年、磁州等九县一州,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城内府学有清晖书院、县学紫山书院。私学、社学、义学遍布府县之地。尚礼教文化之风甚浓,士族寒门之中,或兄弟进士及第、或祖孙三代,甚至四代、五代进士及第者不胜枚举。

(2)古城历史人物

迄今为止,广府古城涌现了一批如毛遂、窦建德、杨露禅、武禹襄等优秀的历史人物,他们或出生在这里,或在这里声名鹊起,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因这座古城闻名于世,也让这座古城记住了他们。

传说古城是毛遂的封地,毛遂墓在城西南五里大堤内,欲“脱颖而出”的游客,可到这里学一下“毛遂自荐”的精神。毛遂是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赵胜的门客之一,公元前290年,平原君奉使联合楚国共同抗秦,毛遂自荐请往。他自信地说:“不是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而是你尚未将我装于囊中。倘若早把我装于囊中,我的才华就象锥子那样,早已脱颖而出地露出来了。”平原君便带其一同出使楚国。在谈判中毛遂抽剑出鞘,逼近楚王,说以利害,楚王无言以对,应允合纵抗秦。平原君说:“毛先生的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窦建德是隋末唐初河北起义军前期领袖。隋末农民战争期间,以其为首的河北义军在山东、河北广大地区坚持反隋和反唐斗争长达12年之久,是推翻隋炀帝暴政斗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作出了光辉的贡献。

杨露禅先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太极拳事业深入推广,发扬光大的伟大武术家。他以毕生精力钻研武学,醉心拳道,讷于言而敏于行,成就威名后仍淡泊依旧,不为浮华虚荣所累,是典型的“武痴”。杨露禅过世后,太极拳传子杨班侯、杨健侯,后由其孙杨澄甫修定而成。杨氏太极拳由于从学者众,影响后世甚巨。

2、2、交通指引

广府古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自驾车旅行建议在京深高速公路邯郸北口下,沿邯临公路东行至南桥向北,即可到达,或者在永年口下车,沿名李线东行至北堤口向南走即到。

2012年7月17日广府旅游公路全线建成通车,广府旅游公路起自青兰高速人民路互通西700米处,与人民路相交,向北直达广府古城南门,与广府古城环城路相交,全长12.57公里,总投资3.83亿元,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全线按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是邯郸市第一个通过BT模式建成的交通项目,也是邯郸市第一条投资超亿元的旅游公路。

2013年5月7日,河北省邯郸市开通了至永年县广府古城的605路公交车,广大市民前去旅游或村民进城更加方便了。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3、3、获得荣誉

广府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太极拳之乡”、“中国太极拳研究中心”、“太极拳圣地”、“全国简化太极拳推广先进单位”、“中国最佳旅游休闲县”、“东方神秘古城”、“河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河北省环境优美城镇”等称号。尤其是广府古城保护开发得到了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全国政协原主席李瑞环,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李兆焯、郑万通等中央领导先后到广府视察指导,省、市领导对广府保护开发先后作出了重要指示,广府旅游开发项目被列为河北省十大旅游项目和邯郸市旅游业一号工程。2010年10月影视明星黄圣依正式成为广府古城旅游形象大使;2010年11月30日著名功夫巨星李连杰走进闻名世界的太极圣地—邯郸市广府古城,拉开了以“公益邯郸广府行动”为主题的盛大启动仪式;2013年9月广府古城景区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4、4、历史沿革

广府,是广平府的简称。作为府治始于明代,终止于民国时期。但其历史却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的春秋时期。《左传》记载,广府为春秋时之曲梁。战国时广府古城属赵国邯郸,从西汉起作为县治驻所,此后历代或郡、或州或县,其治所均驻于此,成为一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西汉时属广平国曲梁县,至西晋时属广平郡曲梁县。南北朝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公元553年)改置州、郡、县,广平郡改置洺州,七年(公元556年)曲梁县并入广年县,但广年县治改驻曲梁城,即今广府古城。隋末唐初农民起义领袖夏王窦建德、汉中王刘黑闼曾建都于洺州(今广府古城)。从唐末到清末,广府古城一直是两至三级政府治所所在地。唐至宋金名为洺州、永年县,元为广平路、洺州、永年县,明清为广平府、永年县。广平府为明代冀南三府之一,下辖永年、邯郸等九县。明代时广府古城设广平卫及永年千户所,清代置广平营,设游击署。

民国元年(1912年)裁县留府,民国二年(1913年)六月废府置县,县衙移占旧府署。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一度为日本侵略者占领。1947年解放。1950年开始建立城关镇。1958年县城由广府城迁至临洺关。1961年改为城关公社。1963年改为城关区。1968年撤区改为办事处。1984年复为城关镇。1988年1月更名为广府镇至今。

5、5、自然环境

(1)地形地貌

广府古城地处华北平原南缘,周围为永年洼地,永年洼地是河北省三大洼淀之一,是自然形成的洼地。平原湿地的地理环境景观明显。洼地为冲积扇末端与冲积平原的交接过渡性地貌,洼心位于广府城周围,终年积水,海拔40米,相对高差3米左右,为永年县海拔最低处,洼淀常年积水,水中微生物丰富,水质优良,历史上就是个天然的水产养殖场。洼淀呈现芦苇茂盛、鱼虾共生、碧水风荷、雁戏鸟鸣的水乡景象,被赞誉为"北国小江南"、"第二白洋淀"和"北国的鱼米之乡",具有重要生态环境价值和观赏价值。在补充地下水源、调蓄洪水、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物种珍稀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2)气候

广府的气候具有典型的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干寒同期,年盛行风向为南风。春季增温快,风大、雨少,蒸发多,十年九旱;夏季盛行风向偏南风,天气炎热,雨量大而集中;秋季天高气爽,风和日丽;冬季盛行偏北风,雨量稀少,天气晴朗而寒冷。降水量各月份极不均匀。

(3)植被

广府古城生物资源丰富。有野生植物47科,102种,特别是湿地植被类型更为丰富,主要有车前子、金鱼藻、蒲草、水烛、芦苇、芦草等。广府古城内的林木种类较多,乡土成材绿化树种主要有榆树、旱柳、国槐、泡桐、刺槐、青杨等,经济树种和庭院绿化树种主要有山楂、石榴、枣树、香椿、海棠、梨、柿子、桃、杏、苹果等。灌木树种主要有白蜡、荆条、枸杞、紫穗槐等。

(4)河流水系

广府古城有其特殊的水系环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城池风格和特点,即明清时期的广府城是双水环绕下的古城。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名城的重要之处。所谓双水环绕。是指广府城被城外护城河和东南方向的滏阳河所环绕。护城河长5千米,宽近100米,河深达2.5米。古代广府地域主要河流有洺河、漳河、滏阳河、牛尾河。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5)水文特征

广府地域属永年县东南海河平原区,由于受到古河道的影响,含水层及水质分布比较复杂,基本是西南东北条带状分布。在各条带内岩性一般为中细砂和粉细砂,水质多为重碳酸硫钠水和重碳酸氯化物钠镁性水。就目前掌握的资料,各条带水质分布一般为上部浅层淡水,地板深度30-70米,平均厚度23米,并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变薄,且受现代河渠影响较大。中部为咸水和微咸水,岩性多为粘地夹粗砂。

6、6、古城文化

广府古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战国时期,赵国就在西阳城建造信宫,做为王侯和群臣聚会的地方;隋末,夏王在永年城(今永年广府)驻城建都;春秋时,这里称为曲梁,明清朝这里成为直隶省广平府。

(1)太极文化

广府古城是杨式、武式太极拳的发祥地,诞生了杨露禅和武禹襄两大门派太极拳创始人,并衍生出孙式和吴式太极拳两大门派,2005年被命名为“中国太极拳之乡”、“中国太极拳研究中心”。杨露禅是杨式太极拳的创始人,祖籍永年县闫门寨,出身贫寒,后移居广府城南关,露禅自幼酷爱武术。后经广府太和堂药店掌柜陈德瑚推荐,到河南温县陈家沟,拜陈长兴为师学习"绵拳",历时十八余载得其太极精髓,并且在"绵拳"的基础上进行揣摩探索,将陈氏老架发展为一种新的拳术,创立了一百单八式的杨氏太极拳,后又被聘为京城王府的拳师,被京城的武术界誉为"杨无敌",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曾为杨露禅拟写一幅对联:"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杨露禅和武禹襄的故居现在保存完好。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2)建筑文化

广府有很多历史遗存,如清晖书院、文庙大殿(遗址)、毛遂墓、黑龙潭,武氏故居、状元楼、太和堂等等。城内面积为1.5平方公里,历史上官署棋布,庙宇半城,老街纵横,商贸云集,有三十多条街道,分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个小拐弯,曾经的繁华不可胜数。

广府弘济桥位于广府古城东2.5公里处的东桥村,东西横跨滏阳河上。明万历年间桥身重修,俗称东桥。该桥结构于赵州桥相似,为单孔双敝肩石拱桥,全部用石块砌成,坚固结实又美观大方。主拱券似长虹飞架,其两端各肩负两个小券,造型宏伟壮观。此桥上有很多古海洋生物化石古,样式稀奇古怪。

点击查看原始大图


旅游景点
查看更多
本地特产
查看更多
页面已删除或不可用
返回 | 访问首页
访问出错了,请稍候再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