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坞镇地处滕州市西部,总面积100平方公里,辖8个办事处、65个行政村,总人口10.3万,现有耕地8.7万亩,农业基础良好,粮经比例达到2:8,为我市标准化蔬菜基地镇,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命名的中心镇、示范镇、环境优美镇。
辖村 和福村,雷山村、东桥头村、小市庄村、前峄庄东村、小坞村、小刘庄村、西韩庄北村、两水泉西村、前岗子村、耿庙村、单庄村、洪山口村、袁前村、西桥头北村、东郝楼村、大坞南村、任前村、吴楼村、东洋汶村、西仓村、俭林村、池头集东村、牟庄村、刘庄北村、刘庄西村、休城村、袁北村、前峄庄西村、后峄庄村、马楼村、石楼村、东韩庄村、福兴村、池头集中村、狄庄村、柳园村、苗庄村
、刘庄南村、西桥头南村、姜庄村、龙泉村、战河村、西韩庄东村、西立里村、任山村、大坞村、前峄庄中村、西韩庄西村、大市庄村、两水泉南村、西郝楼村、东坞村、后岗子村、望凫村、邓庄村、东立里村、大邵庄村、池头集西村、两水泉东村、土山村、东仓村、刘庄东村、王寨村、金城村
大坞镇北依凫山山脉,西临著名的微山湖,东距滕州市区仅10公里。总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10万人。大坞镇文化底蕴丰厚。境内有唐代古刹洪福寺、染山庙等景观,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墨子曾在此发明扎染、土布印花技术。大坞镇交通便利、区位优越,一级公路纵贯南北,东距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铁路12公里,西临京杭大运河,距万亩微山湖红荷湿地、滕州港、岗头港等货运码头仅4公里,北距孔子故里曲阜市、五岳之尊泰山车程分别为30分钟和1个小时。大坞镇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以煤炭、石灰石为主,煤田已探明可采储量为3.1亿吨,境内现有的3座煤矿年产量达240万吨,是国家重点煤炭生产基地。优质石灰石储量达11亿吨,是天然优质的水泥生产原料。大坞镇农副产品质优量大。已建成3万亩绿色毛芋头、无公害西瓜、寒萝卜、马铃薯等基地。年产各类优质蔬菜2亿公斤、产品远销日、韩、新、马、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大坞镇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驻地有110KVA变电所两处,拥有2万门程控电话交换机组,能满足全方位通讯需求,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5%以上。建校50周年的省重点实验中学滕州三中和滕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镇驻地设置。
工业发展
大坞镇党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关键,充分发挥中心镇、资源、人文、农副产品四大优势,突出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区、民营经济、中心镇建设四大重点,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干部作风建设、经济环境建设和工作推进机制四大保证,提升标杆,自我加压,坚定不移地高扬发展的旗帜,以超常规的思路、敢为天下先的志气、求真务实的态度、真抓实干的作风,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激活了全镇所蕴藏的巨大生产力,全面挖掘了各方面的潜力,营造了“比学赶超求发展,你追我赶齐争先”的浓厚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003年全镇生产总值实现6.67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利用外资1.8亿元,新发展民营企业67家,财政总收入实现1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846元。今年1—5月份,实现生产总值3.53亿元,同比增长29.8%;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19亿元,同比增长275%;招商引资实际利用外资1.33亿元,增长67%;地方财政收入实现534万元,增长25%。
发展农业
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形成以马铃薯、毛芋头、白菜等为主的“八个万亩”蔬菜种植基地。已注册绿色食品认证6个、无公害食品认证3个。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力实施品牌农业和大力发展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的号召,新发展峄中村毛芋头基地、刘南村大白菜基地、姜庄村黄姜基地3处有机蔬菜基地,面积600余亩。目前,三处有机蔬菜基地全部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枣庄市滕州大坞镇十分注重农业品牌的打造,他们采取政府引导和“龙头”组织带动模式,积极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发展。该镇通过金芝旺、恒裕食品等9家龙头企业和农合组织的基地、订单、股份合作等途径,将分散的千家万户联合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形成品牌农产品群体,推行标准化“统一”管理,辐射带动基地和周边农户,从而带动了农产品品牌发展。工作中,该镇按照“择优扶强、定向培育、跟踪服务”的原则,对涉农企业从人才、资金、税收等方面予以支持,充分调动企业和生产经营者创建农业品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业绩突出的,及时给予表彰鼓励。该镇2007年以来用于农产品品牌化的奖励资金达20万元,帮助企业协调贷款300万元。大坞镇已经拥有“金芝旺”、“墨乡芋”等农产品品牌10个,其中国家级绿色食品6个,无公害食品4个。
土地保姆
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到城市务工,或向二、三产业转移,家中留守的大多是老人。他们对于管理责任田越来越力不从心,于是“土地保姆”便应运而生。他们勤劳能干,有较高的种植技术而不愿外出务工。然而由于自身责任田有限,极大地束缚了自身的发展,影响了收入。土地保姆和雇主采取的是责任田托管的方式,双方核定托管土地的种植作物、达到的产量标准,对责任田的播种、喷药等问题及权利和义务,进行细致协商后达成协议。由雇主负责种子、化肥、灌溉、收获等所需的费用支出,“土地保姆”负责农田的日常管理,协助雇主收获农作物,并收取一定数额的酬金。“土地保姆”的出现,既解决了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又促进了土地向有机械、懂技术的种植能手集中,提高了该镇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种植水平。据了解,目前大坞镇大约有1000人左右从事“土地保姆”这个新兴行业,他们在帮别人管理责任田的同时,也打短工、租赁农机等,业务很广泛。
镇驻地
近年来,大坞镇依托区位、生态、山水、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以“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大增收”为目标,大力实施服务业兴镇战略,突出重点项目建设,培植壮大文化旅游业,先后荣获“山东省绿化示范镇”“山东环境优美镇”“山东省最具发展潜力产业集群强镇”等荣誉称号。2013年,2月5日,经省旅游局审核批准,大坞镇又被命名为“山东省旅游强镇”,并颁发奖金50000元。
大坞镇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道教遗址伏羲庙、佛教遗址观音寺、汉郁郎侯陵、墨子观染处、连绵秀丽的凫山山脉、万亩核桃基地、全国七大爱国教育基地等旅游资源。该镇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物流、大商贸”的思路,在充分挖掘本地文化、历史、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精心打造了洪山口文化创意产业园、国防科技教育基地、善山森林公园等旅游精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国防路、环山路等,并对通往景区的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升级改造,统一整治了路边线及广告牌,在主要交通路口设立了旅游景区交通标识牌。
境内的洪山口文化创意产业园占地面积近2000亩,总投资约2.6亿元,规划为国防科技教育基地、染山旅游区、大型主题公园、配套服务社区等四部分,形成以历史文化为骨、以水为魂、以宗教文化为脉、以自然生态为核心的优秀旅游景区;是鲁南地区休闲度假、爱国教育、参观学习、娱心娱志、健康养生、现代运动为主要功能的新兴生态旅游度假区。在北部山区,利用凫山山脉丰富的植被和独特天然氧吧资源,开发了农业观光和休闲养生、采摘体验为一体的善山森林公园。同时,围绕旅游产业发展,突出抓好镇驻地两侧餐饮业和旅游产品购物网点的建设,搞好业态控制;以工行、农行、农商行建设为基础,打造金融一条街;进一步完善凫山风情园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接待大厅和旅游产品购物中心建设,不断提高接待能力。
染山旅游区由洪山口旅游开发公司承建,占地面积约500亩,总投资1.8亿元,内有伏羲庙、汉侯陵、东少林禅寺等极具观赏特色景观。其中,伏羲庙景点已初步具备开放运营条件,东少林寺景点正在建设中。大型游乐场所建设已与深圳华强集团进行对接,达成初步投资意向。整个景区共分为6个功能区:暨广场景区、伏羲庙景区、梅园景区、汉侯陵景区、东少林禅寺景区、汉风苑景区。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领略大汉的盛世文化、佛教的出世哲学、道教的入世理念和修身养生之道以及中国的古朴哲学思想《易经》等之伟大所在,而且还能感受到不同于江南水乡之秀美,独具北方粗犷、飙悍之神韵的人文自然景观。
滕州国防科技教育基地是我省重点烈士纪念物保护单位。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大坞镇仁山,占地面积621亩,主要由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纪念馆、英烈园、国防科技教育城等建筑组成。在不断挖掘文化、历史、自然资源的基础上,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大财力,通过参加旅游产品交易会,举办旅游推介会等节会活动,同时与报纸、电台、网络等媒体广泛合作,大造声势,加强对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和包装,提高了大坞镇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目前,大坞镇各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量达31.8万人次,极大的带动了大坞镇餐饮、住宿、运输、农产品销售及林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来源:大坞镇信息中心
猫头鞋”布艺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手工技艺产品。考为宫中传出,原名“虎头鞋”,传至民间后因避宫讳而改称“猫头鞋”。
“猫头鞋”是这种手工技艺的总代称。其主要品种约二十余种,较常见的有:猫头鞋、猫头帽、猫头枕、猪头鞋、猪头帽、莲花帽、狮头戏绣球、兜肚等。
“猫头鞋”布艺的制作十分复杂考究,每件作品都不少于二十余道工序,做一双猫头鞋的工时约20个,而一个猫头帽则需用30天左右。所用工艺主要有:1、裱糊;2、打样;3、盘绣;4、刺绣;5、掐花;6、造型;7、锁边;8锁扣;9、吊里;10、连接;11、绗缝;12、针挑。
猫头鞋”系列布艺的主要品种约20余种,较常见的有:猫头鞋、猫头帽、猫头枕、猪头帽、莲花帽、猪头鞋、狮子戏绣球、兜肚等。
“猫头鞋”的用料也十分讲究,主要用七彩丝线;各种颜色丝绸及棉布、绒布、硬纸板、玻璃球、金银箔等。其中最常用的金银丝线现在已很难买到。
“猫头鞋”系列布艺产品工艺考究,造型逼真,生动形象,色彩艳丽,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是优秀的民间布艺工艺品种。
来源:大坞镇信息中心
营造广场舞培训氛围 提升村民文化生活
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大坞镇十分重视基层,在兴建农家书屋、打造文化综合服务站、村级建设健身广场的基础上重点培育乡村文艺表演队伍。为提高群众文化队伍的艺术水平,该镇投入资金十余万元,为八个集训点配备了拉杆式音响,专门邀请市里的专家下村授课辅导,每个办事处作为一个集中培训点,培育骨干,有计划、有组织的把广场舞这项健康的文体活动融入到群众生活中去,让更多的农民群众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
自活动开展以来,由大坞镇分管领导牵头,对广场舞公益培训活动进行了宣传,并在65个村内调查广场舞现状,采集各村志愿者信息,并在滕州市招募热心于广场舞的专家进行授课,分成八个培训点进行培训。培训根据各村广场舞爱好者的工作、家庭、作息时间,经大坞镇与指导老师的协商,将广场舞公益培训定为每天晚上7:00-9:30。这样,保证了培训时间和人数,每次集中培训,大坞镇都会提早短信通知,培训当天,认真做好学员的点名签到工作,排练过程中多角度拍摄照片,及时撰写报道,为收集台账资料做好充分准备。
一直以来,大坞镇全镇上下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镇”和“人才强镇”战略,加大,在市教育局的精心指导下,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教育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坞镇不断加大教育设施的投入,共实施教育建设项目6个,总投资1200万元。目前,建设了峄庄中学餐厅、刘庄小学综合楼、和福小学教学楼,累计投入560万元,建筑面积5000㎡;中心幼儿园顺利通过省级中心园认定,创建枣庄一类园3处;投入30万元为大坞中学、峄庄中学安装了取暖设备;投入240余万元对休城小学、小坞小学、岗子小学进行硬化、绿化、墙壁粉刷;为池头集小学、袁村小学、峄庄中学、刘庄小学、和福小学等学校筹集资金20余万元购置多媒体23套,筹集资金36万元购学生机124台,教师机26台,改建微机室6个,完成“班班通”工程建设。2014年,开工建设餐厅3处、教学楼2处、学生公寓1处、幼儿园3处,累计投入1110余万元,建筑面积8920㎡,教育面貌和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来源:滕州日报社
2015年,大坞镇以休城村为试点,创新推行村党支部、基层供销社和农民合作社“”联建互利共赢模式,以经营带动服务,以服务促进经营,打造现代农业生产和社会化服务新体系,促进农民增收、民生事业改善,激发了农村改革新活力。
共建一个服务型党组织。休城村党支部与市供销社成立联合党支部,村党支部一手托两家,提供需求信息等服务,为供销社与农业合作社、农民群众直通联系牵线搭桥,搭建农业发展服务平台,建立农资配送、农机、农技等涉农服务直接通道。供销社帮助村党支部发展公益事业,形成一个以经济合作和利益链接为纽带的新型基层经营服务组织。
共建一家农业合作联合社。联合党支部牵头成立农业合作联合社,动员各类涉农合作社加入联合社成为分社,现已发展土地流转、劳务合作、农资农技服务、土地托管等9家分社。农业合作联合社统一协调各分社与群众间提供土地流转或托管、农技指导与培训、农机租赁或作业、农资配送、农产品包装与销售、劳务输出等服务,整合了生产要素,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及农产品产量与品质。
共建一个为农服务中心。由休城村提供原休城棉厂18亩闲置土地,由市供销社投资500万元,双方建成一处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现代农业服务中心,设综合服务大厅、农资服务大厅、农机库房、新型农民培训教室、粮食烘干塔及粮仓等五个功能区,向分社及群众提供涉农补贴申请与审批、土地托管、农资代送、农机保养存放与租赁、粮食烘干代存等服务,实现服务与经营的互带互促。
共建一个利益链接机制。镇里通过协调引导,稳妥处理村“两委”、供销社、农业合作社三者间的利益关系,联合社通过收取各个分社3%的服务费,村集体每年可新增收入10万余元,保障了村道路整修、开挖下水道、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环卫一体化等工作开展;供销社与各个合作社营业收入增加40%以上,流转与托管的土地均实现了早春马铃薯、玉米和秋季马铃薯的三种三收;群众通过土地承包金、在合作社打工、参加矿区运输队等多种途径,人均增收万元以上,实现了村民变工人、工人变老板的飞跃。
山东省绿化示范镇
山东环境优美镇
山东省最具发展潜力产业集群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