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反腐与改革需要一定集权
文章来源: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 (微信ID:SZIDIORG)
本文首发于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微信公众号,是郑永年专家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智库报告厅活动上的演讲实录,已经本人审阅。
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是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社会智库,致力于中国改革创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
4月17日,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智库报告厅发表演讲,主题为“中国改革的现状与未来“。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张思平理事长主持活动并致辞。
郑永年先生在演讲中
张思平理事长主持活动并致辞
观点摘要:
一、中国改革的路径选择:
根据先进国家和地区包括欧洲、亚洲的日本和“四小龙”的发展经验观察,中国改革很可能分三步走,即先经济改革,再社会改革,后政治改革,这是一个先生产、再分配、后民主的从易到难的过程。
从1978年到21世纪初,中国主体的改革就是经济改革。从21世纪初,尤其是十六大以后,中国改革已经进入了以社会改革为主体的改革阶段。通过牺牲社会的方法来谋求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可取,社会越脆弱,经济发展越不可持续。我们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为主体。
未来中国不能只看GDP,要做大中产阶级。政党是分化社会力量的,社会只能自己整合自己。西方社会今天所出现的问题,就是因为中产阶级变小了,西方以前的成功就是因为中产阶级做大了。
二、十八大以来聚焦的问题:
十八大以来在以下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一是强力反腐;二是强调顶层设计;三是集权推动改革。
现在的反腐败十分必要,如果现在不进行大力反腐,一旦寡头政治形成,就会对整个执政党和国家构成致命挑战。共产党作为中国政治和改革事业的主体,将反腐败视为实现“四个全面”的起点和关键,通过从严治党来实现其方方面面的使命。
无论是反腐败还是顶层设计,都需要一定的集权,但权力是附带着责任的,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当然,任何改革在发动的时候都需要集权,改革进入具体落实阶段后,下一步就要进行分权,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的积极性。当我们面对拿起来的权力放下来很难的情况时,可以考虑如何让他多承担一点责任。
三、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形势展望:
我对中国的经济是很乐观的,比起其他的国家我们进入了最大规模的工业化,我们有很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我们有很好的人力资源,从这些经济要素来说我们并不差,所以我们要做一些政治、制度上的调试,重新把经济推上去。
郑永年先生与现场观众交流观点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报道
- 赞 50
- 微博
- QQ空间
- 微信
评论
(0条)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