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500万产销量目标能否实现?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该规划指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然而通过仔细分析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笔者发现这一目标的实现并未达到预期。
1、未能达成50万辆的目标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40471辆,同比增长3.3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量为254633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量为85838辆。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约为45.74万辆,未能达成产量50万辆的目标。
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31092辆,同比增长3.4倍。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量为247482辆,同比增长4.5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售量为83610辆,同比增长1.8倍。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约为44.44万辆,同样未实现目标。
图表1:2011-2015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量分析图(单位:辆)
资料来源:装备工业司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表2:2011-2015年我国电动汽车销量分析图(单位:辆)
资料来源:装备工业司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市场推广不足的原因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未能实现2015年的短期目标,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价格偏高
目前,虽然我国已经有几千辆电动汽车开展了示范运行,长安、奇瑞和比亚迪生产的混合动力轿车也已上市销售,但与形成产业发展所需的初始规模相比,现在的生产规模仍然很小,造成电动汽车的价格偏高,在不考虑国家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对用户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二)基础设施不足
与传统汽车加油的时间相比,发达的充换电服务网络设施基础建设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基本保证。目前,我国充换电设施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离电动汽车行业规模发展所要求的充电设施数量有着较大的差距。
(三)行业标准不统一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涉及到汽车消费者、汽车制造商、电池运营商和电力供应商等多个方面,行业标准迟迟难以统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3、多项针对性扶持政策出台
面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出现的上述诸多问题,我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来助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一)政策补贴
2014年7月,财政部等多部门出台了《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指出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对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包括进口)的纯电动以及符合条件的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二)基础设施建设
2015年10月,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该规划指出,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2016年10月,在发布的《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国家能源局再次强调了这个目标。
(三)完善行业标准体系
2016年8月,政府出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对产品准入标准、检测标准、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等进行了修订;2016年6月,政府出台了《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对电动客车的防水防尘防水性能、充电安全等做出了详细规定。
4、500万辆不是空想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在我国多项扶持政策的推动下以及新能源汽车企业奋力发展的条件下,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将会变得较为完善,行业也将走向规范化,我国民众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有望实现快速增长,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223.8万辆,累计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650万辆。因此,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的目标将有可能实现。
图表3:2016-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测(单位:万辆)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以上资料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报道
- 赞 11
- 微博
- QQ空间
- 微信
评论
(0条)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